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论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及其价值理念——基于族格的视阈

发布时间:2018-04-05 11:16

  本文选题:族格 切入点:族际政治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族际政治研究提出,多民族国家中的各民族应被看做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各民族无论大小、强弱,都具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以族格为视阈进行考察,族际政治的价值理念和原则为:基于族格自然权利的预先制度安排;基于族格平等和尊严的社会公正;基于族格平等和尊严的多元文化权利;族格与人格的双重保障——民族成员更完整的人权;国格、族格、人格的统一——宪政制度下共享政治认同。族际政治既承认了民族的政治身份,也间接地承认了公民身份的民族特性,有助于实现个人、民族、国家认同的和谐共存。
[Abstract]:The study of ethnic politics suggests that all ethnic groups in multi-ethnic countries should be regarded as equal subjects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all ethnic groups, large or small, strong or weak, have equal rights and dignity.The values and principles of inter-ethnic politics are: the pre-system arrangement based on the natural rights of the clan, the social justice based on the equality and dignity of the clan, the multicultural right based on the equality and dignity of the clan;The dual guarantee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is the more complete human rights of ethnic members, and the sharing of political identity under the unity of national, ethnic and personality.Ethnic politics not only recognizes the political identity of the nation, but also indirectly recognizes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citizenship,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individual, national and nation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族格视野下的族际政治”研究成果
【分类号】:D0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俊毅;席隆乾;;论“族格”——试探民族平等与民族自治、民族自决的哲学基础[J];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李静;;陪审制度的文化解读——兼论我国新陪审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经济全球化、全球问题与全球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奚玮,何艳芳;“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鹏;罗尔斯“正义国家”理论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徐阳光;;论财政转移支付法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之实现[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国勇;;布依族地区村级治理:政治文化的影响及意义[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爱东;王慧;周亮;;制度伦理视角下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包世琦;;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小锡;;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思考[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尹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勇华;简易程序论[D];湘潭大学;2002年

2 彭鹏;论社会正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5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马学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的形成及巴勒斯坦民族认同的演变[D];西北大学;2001年

7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王富博;合同格式条款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郝时远;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杨立新,朱呈义;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J];法学研究;2004年05期

3 郝时远;先秦文献中的“族”与“族类”观[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建娥;族际政治:当代民族研究的一个前沿视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内的族际关系和政治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本文编号:1714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714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