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不确定性:技术政治学的分析视角
本文选题:技术 + 不确定性 ; 参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技术和政治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从本质上讲,技术就是政治。政治意志不断渗透到技术之中,技术烙上政治标识,技术不确定性变成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根源于认知因素、意志因素和政治因素。技术不确定性应对策略也逐渐从内在的技术疗法转向外在的民主协商这一政治路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Technology and politics are intertwined. In essence, technology is politics. The political will permeates into the technology constantly, the technology is branded with the political mark, the technical uncertainty turns into the political uncertainty. Technical uncertainty is rooted in cognitive factors, will factors and political factors. The coping strategy of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internal technical therapy to the external political path of democratic negoti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哲学系;
【基金】:浙江省博士后基金“智慧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技术政治学研究”(编号:BSH1302097) 浙江省科协2013年度项目“浙江省公众对隐私的认知状况调查与研究”
【分类号】:D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国盛;;自然的发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明明;;技术进步与艺术的民主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3 彭学农;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外部性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姜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嬗变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5 王婷;;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理论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6 田润锋;;哈贝马斯重建批判理论的致思理路[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7 马迎春;;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思想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8 刘波;李映秋;;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流变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吴明红;;论网络明星现象及其成因[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侯夷;;DigiBook掀起数字出版新浪潮[J];中国编辑;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董金平;;作为社会的身体——女性身体改造的质询与批判[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张百灵;;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6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卓;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信息的法律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5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四海;;信任与确定性的寻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方典昌;;浅谈混沌理论与行政管理[J];网络财富;2010年12期
3 常丽娜;张有兵;;亦谈网络民主[J];学理论;2011年09期
4 张康之;;时代特征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J];学术界;2007年01期
5 王雨辰;;从技术政治学到审美政治学——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初探[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张伟;杨安华;徐元善;;跨界危机的兴起及其对公共管理者的新挑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马克;刘岩;;突发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与应急管理创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8期
8 麦佶妍;;网络民主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基于技术政治学的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李学;;不完全契约、交易费用与治理绩效——兼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1期
10 张康之;;试论后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危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西宝;王洋;;现代危机传播与网络治理:政府创新视角下的基础设施、信息和组织整合[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党国英;;民主政治的动力: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小平;侯丽岩;;危机管理方法论初探[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苏萍;杨学津;;浅析社会危机中的政府行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为民;;公安文化与风险社会[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林德山;;全球化与社会主义:观念与政策争议[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何包钢;民主协商的主持人制度[N];学习时报;2008年
2 金一南;危机与权威[N];学习时报;2006年
3 张伟;政策制定中的程序合理性[N];学习时报;2006年
4 梁发芾;张维迎的补偿论是双重标准[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美]马歇尔·萨林斯邋罗杨;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N];文汇报;2008年
6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张康之;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N];新华日报;2011年
7 记者胡言午;比较政治学:方法比理论更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晏鹰;基于个体认知调整的自发扩展制度发育及演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玮;知识密集型组织若干组织政治行为及其政治知觉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3 李辉;论协同型政府[D];吉林大学;2010年
4 薛洁;偏好转换的民主过程[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倩;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集群决策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建林;基于相机续约的政府间博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保华;基于随机网络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推演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8 胡荣荣;自主性与制度化:一党独大制的适应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宪志;邻避现象的民主协商治理路径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立刚;马克思的人权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绍平;政治转型的机制研究—对现代化理论的一项贡献[D];辽宁大学;2011年
4 朱俏沫;论政府在推进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王华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不确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杜霁雪;民主实现过程中的媒体角色[D];吉林大学;2006年
7 肖午;试论政府信息公开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D];厦门大学;2009年
8 何向辉;任务型政府组织类型和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范晔;政策制定中的风险规避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韩平;行政组织内部冲突的和谐管理[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9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4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