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马克思与后殖民主义

发布时间:2018-05-07 03:03

  本文选题:马克思 + 后殖民主义 ; 参考:《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01期


【摘要】:在传统的评论中,马克思的思想常常被解读为现代主义和工业化的历史演进学说,也因此被冠以欧洲中心主义和历史决定论的立场。这种解读方法的前提是把马克思视为黑格尔思想的继承者。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出一种重读马克思的新策略。在重新诠释马克思有关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新闻评述、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和《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作者试图扬弃简单的二元对立和共时确定性的隐喻,恢复黑格尔式解读中缺失的阶级斗争和全球视角,建构一个后殖民主义的马克思。后殖民主义的马克思并非某种封闭的观念体系的产物,而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多义性和生命力的思想形象。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comments, Marx's thought is often interpreted a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ism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hence the position of Eurocentrism and historical determinism. The premise of this interpretation is that Marx is regarded as the successor of Hegel's though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a new strategy of rereading Marx. In the process of reinterpreting Marx's news commentary on colonialism and imperialism,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oduction mode in Asia and 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author tries to discard the simple metaphors of dualism and synchronic certainty. To restore the lack of class struggle and global perspective in Hegel's interpretation, to construct a post-colonial Marx. The postcolonial Marx is not the product of some closed idea system, but a kind of thought image with openness, polysemy and vitality.
【作者单位】: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政治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D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亚文;;后殖民主义与法治的“普世价值”话语[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康孝云;;后殖民主义:历史与可能[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俞可平,杨金海,杨雪冬,柴方国,冯雷;关于后殖民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01期

4 万雪飞;;后殖民主义:历史与理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5 张立波;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思想资源与理论特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钟佩君;;和谐与冲突: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文化[J];世纪桥;2007年08期

7 王峰;;全球化语境中的后殖民主义[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8 赵稀方;;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悖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杨生平;;后殖民主义话语下中国问题研究评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10 徐品品;;变化为何不可察觉?——从后殖民主义看《第三王国不可察觉的变化》[J];学理论;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宁;;论后殖民主义批评语境下理论对翻译抉择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西蒙·杜林;陈太胜;;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一种辩证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9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七辑)[C];1999年

3 张洁;;民族身份的建构——以后殖民主义解读《郊区佛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兵;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科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赵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焦莉君;“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后殖民主义”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本报实习生 杨振;用自己的方式看待西方价值[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文化殖民与碰撞[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李俊;作为他者的吉普赛人[D];山东大学;2015年

3 谷小棉;《后殖民主义导读》第一章翻译实践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魏箫;论现代美国主流动画中的西方后殖民主义[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5 马思远;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解读唐·德里罗的作品《名字》[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薛若然;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柏油孩子》中的黑人身份认同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韦红雁;后殖民主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孙文雪;文化身份追寻[D];吉林大学;2016年

9 陆晓晓;认同与归属[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明明;从被看到反抗:凝视理论中“他者”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55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55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