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公民身份缘何缺失——韦伯的解读及其限度
本文选题:古代中国 + 公民身份 ; 参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在韦伯看来,中世纪西方城市是现代公民身份形成的基础,而中国根深蒂固的宗族屏障、巫术性的祖先崇拜和军事防御上的依附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阻碍了孕育公民身份之摇篮的自主且自治的城市联合体的出现。韦伯的城市社会学对古代中国公民身份缺失根本原因的揭示与阐释是相当独到和深刻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与此同时也自始至终都透露着浓厚的东方主义和统一体观念。随着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韦伯对古代中国公民身份缺失的城市社会学解读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Abstract]:In Weber's view, Western c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were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itizenship, while the deep-rooted patriarchal barrier in China, the sorcery of ancestor worship and the dependence on military defense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itizenship. It hinders the emergence of autonomous and autonomous urban consortia that breed the cradle of citizenship. Weber's urban sociology reveals and interprets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loss of Chinese citizenship in ancient China. It has a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veals a strong concept of Orientalism and un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Weber will face more and more doubts and challenges about the urban sociology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ck of ancient Chinese citizenship.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
【基金】:山东省高校思政基金项目《国外公民教育思潮与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12SY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小章;;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的起源:韦伯城市社会学的遗产[J];社会学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杨光飞;;社会资本的经济学诠释:限度及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忠;;发挥社会资本优势 促进黑龙江垦区经济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2 刘敏;;社会资本的建构: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5 赵爱英;;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支出绩效研究——基于天水市的分析[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陈雪玉;;社会资本视角下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进路[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潇彬;;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胡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府治理变革进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旭天;集团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倩;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艳艳;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正平;论我国物业税的功能定位及税制选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邓晖;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效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兴霖,马骏;中国村民自治民主的制度分析[J];开放时代;1999年03期
2 王小章;国家、市民社会与公民权利——兼评我国近年来的市民社会话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王小章;村民自治和公民参与[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2 李攀;;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3 张海夫;;公民社会的生成与公民身份的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4 赵光锐;;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明明;;从移民安全问题看欧盟的公民身份制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郭忠华;;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理论把握与本土化解释[J];学海;2009年03期
7 郭忠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从崭新的社会政策角度全面考察公民身份[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9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蒋红军;;公民身份导向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影响[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2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冯玉军;全球化时代的“公民身份”困境[N];检察日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重新思考女性主义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东方社会的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绿 编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公民身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岳明珠;“婚姻状态”脱离公民身份标签尚需慎重[N];中国商报;2013年
8 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恩靳·F·艾辛 郭忠华 译;公民身份行为在不同行动中得以实现[N];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美海外居民纷纷放弃美国公民身份[N];法制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胡光耀;放宽移民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书文;公民身份与养老保障的平等[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2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和雪;公民身份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吴晓;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公民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君静;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于淼淼;T·H·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评析[D];吉林大学;2015年
7 李佳雯;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欢欢;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身份的讨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少飞;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公民身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6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5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