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探析
本文选题:李大钊 + 新中华民族主义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摘要】:《新中华民族主义》中所阐发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是李大钊众多开拓性思想的杰出体现,也是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创作的,它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在世界诸问题中的重要位置,指出了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界定了民族主义的含义,倡导了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新中华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紧密结合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顺应了近现代民族主义勃兴与张扬的世界潮流,是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李大钊民族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New Chinese nationalism" expounded in New Chinese nationalism is an outstanding embodiment of Li Dazhao's many pioneering thoughts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Li Dazhao's nationalist thought. Li Dazhao's "New Chinese nationalism" was created under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in China. It fully realize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national problems in the world and pointed out the essence of dealing with Chinese national problems.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spiri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nationalism, and advocates "New Chinese nationalism" with historical progress. " "New Chinese nationalism"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function, closely combines nationalism with democracy, conforms to the world trend of modern and modern nationalism, and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theory. It marks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Li Dazhao's theory of nationalism, prepare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its acceptance of Marxism,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easure hous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各时期领导人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重要文献整理与研究”(13CMZ00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一等资助(2014M550120)
【分类号】:D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晓阳;;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2 田海林;王成诚;;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志敏;李梦云;;2004年以来李大钊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向婷;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晓阳;论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陈宝明;李大钊从调和到革命思想演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3 胡瑞;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4 杨丽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美奂;五四前后李大钊民主政治构想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关伟;论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兼谈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之变迁[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王晓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3 徐芳维,邓元时;李大钊民族观简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潘先林;;早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12期
5 周忠瑜;浅谈李大钊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思想[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6 韦英思;李大钊民族思想述略[J];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02期
7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玉娟;延安窑洞中传出新中华之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鑫;芮德义《适用新中华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3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7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