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匹配度的政府服务渠道、用户与服务整合
本文选题:公共服务 + 服务渠道 ; 参考:《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摘要】:针对网络、电话和现场三类主要的公共服务渠道,构建服务渠道、服务与用户三要素的评测指标,进一步提出三要素匹配度的概念及测算方法,最后给出进行三要素整合的方法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决策方法可以为政府规划服务渠道提供有益参考,优化渠道互补结构、整合渠道模式是最佳的服务传递途径.
[Abstract]:Aiming at three kinds of main public service channels: network, telephone and site,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service channel, service and user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concept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matching degree of three elements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method model of three elements integration is given,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cision-making method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government to plan the service channel, optimize the complementary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and integrate the channel model is the best way of service deliver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基金】:上海市重大决策咨询项目(2010-A-03-B)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平;;基于SE与CSM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渠道管理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06期
2 丁秀好;黄瑞华;;基于媒介丰度的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媒介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长征;王硕;;基于组织冗余视角的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闲月;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小丽;产学研联盟知识产权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吴承澄;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志芳;基于Web2.0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樊琦;契约控制与快速信任影响创新联盟形成绩效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5 王梦璇;资源视角下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联盟绩效影响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亮;张少彤;张向宏;;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及结果说明[J];电子政务;2009年01期
2 姚国章;政府电子化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科技与经济;2004年04期
3 何英;黄瑞华;;论知识外部性引发的知识产权风险[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4 汪忠;黄瑞华;;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2期
5 张克英;黄瑞华;任素宏;;网络环境下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研究[J];科研管理;2006年06期
6 丁秀好;黄瑞华;;知识产权风险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3期
7 李霆,张朋柱;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沟通与媒介选择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6期
8 周斌,杨振山;以客户关系管理思想为指导的电子政务策略[J];情报杂志;2005年02期
9 邝宁华,胡奇英,杜荣;知识特征与知识传递媒体的选择[J];软科学;2003年06期
10 石怀成;黄鹏;杨志维;;国外推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重点做法[J];信息化建设;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开明;;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缺失及重建[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年01期
2 于凤荣;;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J];长白学刊;2008年05期
3 蔡乐渭;;服务行政基本问题研究[J];江淮论坛;2009年03期
4 李坤;;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公务员角色变革[J];思想战线;2009年S1期
5 邓国胜;;公共服务提供的组织形态及其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9期
6 夏光育;;对“公共服务”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0年14期
7 谭丽;魏壮;;从公共危机看服务型政府[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曹爱军;;公共服务中NGO的融入:对价值理性的诉求[J];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02期
9 李蓓;刘杰;;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任晓林;;论公共服务的有限性[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菊;;非政府公共组织提供公共服务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王玉明;;论公共服务内部市场的建构——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3 陈建平;;“新公共服务”话语理论的后现代尝试——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王玉明;;论公共服务内部市场的建构——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建平;;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公共哲学的话语指向——一种对“新公共服务”的解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6 李小兰;;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沈荣华;钟伟军;;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靳永翥;;“滑竿原理”:贫困乡村公共服务自主提供的动态协调机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齐冬梅;;服务型政府的技术支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义;;试析政府组织发展与职能健全的路径——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斌;公共服务中的政府间合作[N];学习时报;2009年
2 井敏;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生产者还是提供者?[N];学习时报;2006年
3 樊继达;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N];学习时报;2007年
4 孙晓莉;公共服务的事权配置[N];学习时报;2007年
5 康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N];经济日报;2004年
6 钟欧;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综述[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伟;公共服务的竞争机制[N];学习时报;2006年
8 张序;“公共服务”和“公共”性语群[N];贵阳日报;2011年
9 赵黎青;什么是公共服务[N];学习时报;2004年
10 王家合 鲁涛;公共服务伦理研究具有时代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娟;责任政府导向下的政府回应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李卫东;基于业务重组的城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明;公共服务动机的扩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建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何文盛;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秦长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结构与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宋敏;新公共行政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王科;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D];吉林大学;2010年
9 刘薇;现代政治宽容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霍建国;现代国家能力的政治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华;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理论框架与方法[D];复旦大学;2009年
2 赵有亮;PFI项目的政府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张本;公共服务外包决策模型构建与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乌日娜;公共意识与公共服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张瑶琼;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与政府公信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郑苍松;政府合同外包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敏;电子政务环境下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胡润林;“问责”制度化与行政人伦理自主[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元;我国“政府合同治理”实施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杨友军;公共性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7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88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