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
本文选题:正义 + 还原法 ; 参考:《西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要真正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的科学定义问题,必须引入科学的还原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在下定义时使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将正义概念界定为人类已有的思维链条中的一环。找准正义的属概念和种概念/存在形式/种项/外延,以及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相并列的其它一些概念,再从这几者的对立中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进行科学地界定。 笔者认为,正义概念的科学界定是:正义是人们为了建立和维护某种社会制度并为采取相关的政治活动与军事活动而提出的哲学概念。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本质特征是:正义是中国人民为了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并为在当代中国采取相关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而提出的哲学概念。 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正义概念的内容包括: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正义概念本身,则是为实现这些内容而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social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scientific reduction method. Specifically, the method of "genus plus species difference" is used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justice as a link in the existing chain of human thinking. Find out the generic concept of justice and the concept / form of existence / species / extension of justice, as well as some other concepts parallel to the concept of social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these opposition,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social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scientifically defined.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s that justice is a philosophical concept put forward by peopl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certain social system and to take releva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ctivitie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ist society,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s that justice is a philosophical concept put forwar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 socialist system and to take relevant political and military activit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contemporary socialist China,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ncludes: to promote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depth, and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concept of justice itself is a philosophical concep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se conten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杨凌潇;;简论古希腊早期的正义观[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2 杨茜;;“正义”语境下的社会契约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何俊武;;政治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J];求索;2006年09期
4 李红亮;郑冬梅;;从“处女嫖娼案”谈正义对法律的重要性[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3期
5 梁金霞;;略论正义是道德教育的核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倪勇;;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及其当代走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7 葛涵;;《理想国》中的正义观[J];南方论刊;2009年04期
8 林进平,徐俊忠;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正义观——兼谈马克思何以拒斥、批判正义[J];学术研究;2005年07期
9 唐柳;;论法与正义的关系[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2期
10 董淼;;法官:人类正义的操持者和守护神[J];消费导刊;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才;马菊霞;;中国传统正义观[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远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现实选择[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杨芳;;公共政策中的公共理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包心鉴;;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5 李爽姿;王勤明;;“运气思辩”—运气学说的辨证理解[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华朋;许春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A];学习“十六大精神”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胡钧;陶玉;;“中国模式”的实质和本质特征[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8 ;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体制保障[A];2003年专家论坛论文及有关材料选编集[C];2003年
9 周小亮;;体制改革新阶段: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统一[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夏芳;;军事领导心理素质的特征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兴山;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N];解放日报;2005年
2 胡波;香山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06年
3 尚志强;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创新[N];周口日报;2006年
4 胡敏 曹坚;非法经营罪堵漏条款须规范[N];检察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商晶;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6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研究员 王保存;用新的眼光审视新的变革[N];中国国防报;2003年
7 山东省莱芜市广播电视局 张修君;正确把握舆论监督的本质特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周文斌;证伪:科学的本质特征[N];光明日报;2005年
9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明楷;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N];检察日报;2002年
10 记者 付小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N];长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勇(邓曦泽);王霸:正义与秩序[D];武汉大学;2007年
2 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的本质特征、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D];苏州大学;2008年
3 曹海军;文本与语境:罗尔斯正义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梁雪冰;单位犯罪概念论[D];吉林大学;2007年
5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文东;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的正义共识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8 廖瑜;论犯罪情节[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立新;休闲异化的技术审视[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钟英法;罗尔斯公共理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正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D];西北大学;2010年
2 周远航;中国共产党的正义观及其理性基础[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传军;从乡村的纠纷解决看乡土正义[D];重庆大学;2012年
4 张笑扬;正义尺度的想象—南茜·弗雷泽的正义观解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2年
5 孙圣兰;从技术的本质特征看克隆人技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肖瑞堂;贪污罪主体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代小婉;弗雷泽的正义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温暖;论马克思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D];东北大学;2009年
9 郝春英;马克思正义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浩波;以人为本及其现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0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