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的德化功能
本文选题:政治文化 + 儒家伦理 ; 参考:《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中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政治道德化,即以道德替代法律,道德与政治混同,也就是把政治目的、政治秩序、政治权力等归结或者赋予为一种道德观念,从而使政治受到道德的控制,同时又把道德所产生的社会功能引申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道德的政治功能。传统伦理型政治文化是专制政治不可或缺的统治工具,其影响涉及社会的多个领域,其中尤以在法律、教育、艺术三个领域所发挥的教化功能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Abstract]:The most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political culture is political moralization, that is, replacing law with morality, mixing morality with politics, that is, attributing or conferring political purposes, political order, political power and so on into a moral concept. Thus, politics is controlled by morality,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produced by morality is extended to all aspects of political life, thus expanding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morality. The traditional ethical political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ruling tool of autocratic politics, and its influence involves many fields of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three fields of law, education and ar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D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年;;农民工社会系统的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2 王军霞;;整体政府的知识协作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胡锐军;;政治冲突的治理范式及其边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吴记峰;任中平;;论黑恶势力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危害[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黄建洪;;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优化论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周芳;;政治文化的悖论[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张贤明;;论当代中国利益冲突与政治稳定[J];长白论丛;1996年03期
8 张建荣;;统筹兼顾: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论依据[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郝炜;;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公共权力的合法性问题[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许超;;政府过程理论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学斌;;政治学哲学:必要性与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黄毅峰;;再论政府能力及其提升的路径选择——由转型期中国政府能力“怪像”现状引发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高u&;政府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建英;国内结构与制度影响:国际气候制度在中、美两国的影响研究(1990-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刁桐;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一种公共理性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蔡慧;地方政府如何运用产业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丛超;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子巍;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边爽;城市居民居住权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曾祥利;执行权阐释:认同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8 马媛;论效能型行政文化建设[D];中南大学;2011年
9 钟红艳;街头官僚在政府过程中的行为偏离[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田秋芹;关于扩大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书椿;胡适的美国式民主政治理想的破灭[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文小勇;试析我国政治文化的“二元”结构模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曾丽霞;浅议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李晓寰;论政治文明价值观[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赵虎吉;后发展国家政治合法性的二元化与政治发展逻辑[J];浙江学刊;2004年03期
6 朱选华;培育公民的政治意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张再林,肖向龙;求善的政治——现代情境下的孟子政治思想解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果;;在内圣与外王之间——由“勿之所至”论孔子政治理想的实施途径和方法[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杨燕萍;;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的张扬[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陈中浙;;先秦儒家政治理想建构的文化基础[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永飞;;《管子》政治思想的当代审查[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2 张百顺;;政治文化视角下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思考[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王卫国;;政治思维与政治文明建设[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下)[C];2005年
5 王国勇;刘洋;;布依族政治哲学思想浅析[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姚红;周琼;;论生存环境变迁对青年的影响[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史巍;韩秋红;;现代性的政治规划与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邹建锋;;老子政治思想的永久魅力[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方世南;;政治文明与人的主体意识[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巴晓津;“道德政治”是传统中国的政治理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梁忠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政治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倩黎;讲政治与“讲”政治[N];解放军报;2012年
4 杨丹荷;尧舜禹儒家典范时代与孔子的政治理想[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本报评论员;江苏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现实要求[N];新华日报;2004年
6 郭岚;政治上始终坚定[N];解放军报;2007年
7 同煤集团平旺物业管理公司 王红平;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N];大同日报;2011年
8 策划 王亚明 统筹 崔同 孙德中;政治文化:华夏政治文明的基石[N];河南日报;2007年
9 刘洁;试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修养[N];首都建设报;2008年
10 韩震;作为社会妥协机制的民主[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贤明;论政治责任[D];吉林大学;1999年
2 王焕炎;制度·权力·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3 宁文晓;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5 于春洋;民族政治发展理论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曹军;宋教仁与清末民初政治权力配置模式的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8 吴虹;技术负荷政治的哲学追问[D];东北大学;2006年
9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陈华仔;“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与和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静;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政治文化构建[D];济南大学;2010年
2 李静芳;论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刘海霞;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中的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晓春;政治文化和谐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姜炎炎;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杨远方;中国传统士人政治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陈增礼;王赣愚政治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王淑琴;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D];山西大学;2004年
9 王伟勤;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政治参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家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2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