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多元民主及其中国回响:以达尔民主理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24 08:03

  本文选题:多元民主 + 达尔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首先是在政治学专业领域的重要贡献。达尔打破了精英民主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起以政治平等为价值先导的多元民主理论,强调以更大的民主引领民主的优化发展。这是民主理论的一种突破。与此同时,达尔对一般民主理论的阐释,加深了人们对民主的理论认知深度和实践推进难度的理解。这无疑是民主时代具有公众面向的理论贡献。在现代政治民主成为政治主流的情况下,民主遭遇到诸多批判。达尔对之作出了及时的反应。在批评无政府主义与护卫者统治两种理念的基础上,达尔捍卫了民主的价值与制度。对中国而言,达尔基于政治平等前提的多元民主理论,实在是对中国推进民主的重要理论支点;与此相关的是,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研究进路也对中国筹划民主导向的政治改革富有启发意义。需要警觉的是,达尔多元民主理论与中国的高调民主传统对接,可能走向民主的反面。因此,汉语学界需要在达尔与萨托利之间寻找平衡点。
[Abstract]:Dahl's theory of pluralistic democracy is, above all,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science. Dahl broke the situation that elite democracy theory dominates the world, established the pluralistic democracy theory with political equality as the value forerunner, and emphasized guiding the optimized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with greater democracy. This is a breakthrough in democratic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Dahl's interpretation of general democratic theory deepens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th of democratic theory and the difficulty of practical advancement. This is undoubtedly a public-oriented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in the democratic era.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modern political democracy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politics, democracy has encountered many criticisms. Dahl responded in a timely manner.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anarchism and rule by defenders, Dahl defended the values and institutions of democracy. For China, Dahl's theory of pluralistic democracy,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political equality, is indee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fulcrum for promoting democracy in China. Dahl's theory of pluralistic democracy is also instructive for China to plan democratic-oriented political reform. It is important to be alert that Darr's theory of pluralistic democracy and China's high-profile tradition of democracy may be linked to the opposite of democracy. Therefore, Chinese scholars need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Dahl and Satori.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
【分类号】:D0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云华;;论程序的实体化[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2 孔德斌;;评“民主失败”——兼论行政集权民主制向道德集权民主制的转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吕普生;;民主中“少数”概念的多维界定[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李黄骏;;人类的首次民主实践——浅评古希腊民主制度[J];研究生法学;2007年02期

5 李刚;;论戴维·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思想[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侯学宾;;美国宪法解释中的不同民主观——原旨主义和能动主义之比较[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7 张光辉;;参与式民主与我国民主制度结构的耦合——一种内在价值与逻辑的学理解析[J];东南学术;2010年04期

8 余锋;;WTO表决制度论:民主的视角[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9 辛向阳;;罗伯特·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论评析[J];东岳论丛;2010年05期

10 尹利民;黄成华;;“招投标”:基层民主推进的可能性路径——基于渡头村的调查分析及启示[J];调研世界;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2 乔贵平;;民主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试析达尔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贡献[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3 杨志军;;威权主义、政府治理与常态政治——“扫黄打非”作为当代中国运动式治理模式的典型[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2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4 董石桃;公民参与和民主发展[D];浙江大学;2011年

5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罗阳;经济危机、社会动员与政治稳定[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高勇泽;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9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魏云;压力型体制下的行政问责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海涛;协商民主视角下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柯华;中国共产党与企业民主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光;潘光旦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亮;民主集中制价值合理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曹魏;新媒体时代电视评论的民主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恒宇;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权力构架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小芬;柏拉图王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兵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背景下我国行政限权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剑锋;;理想民主的现实的程序性构造——罗伯特·达尔对理想民主的规范和描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孟广瑞;;达尔论民主的转型[J];现代交际;2010年01期

3 包雅钧;;罗伯特·达尔论信仰与民主[J];兰州学刊;2009年07期

4 叶剑锋;;达尔论非民主国家通向现实民主的战略目标[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叶剑锋;;“修正”民主的理想——论罗伯特·达尔对民主理想乌托邦成分的批判及其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周健;;对达尔《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一书的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7 高卫民;;达尔多元民主理论析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8 黄娟;文亚西;;多元社会组织与民主的关系[J];知识经济;2009年14期

9 高民政;孙艳红;;规模视域中的公民交流和控制——达尔的研究与思考[J];浙江学刊;2008年02期

10 包雅钧;;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背景[J];学术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彬;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周圣平;罗伯特·达尔多元主义民主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放;论达尔多元民主体系下利益集团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妍;论达尔的多元民主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吴文;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理论述评[D];吉林大学;2012年

4 孟广瑞;传统民主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高耕耘;达尔多元民主理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8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1928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