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试验”研究:议题、意义与展望——以政策过程为中心视角
本文选题:政策试验 + 政策过程 ; 参考:《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当前,中国关于"政策试验"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政策试验"的类型、过程和功能等三个方面。从政策过程的视角来看,"政策试验"研究不仅能有效刻画中国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而且还能补充扩展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谱系。"政策试验"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立场客观化、内容精细化、方法多元化这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search topics of "policy experiment" in China mainly focus on three aspects: type, process and function of "policy experi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process, the study of "policy experimen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depict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policy, but also supplement the theoretical genealogy of expanding public policy process. " The study of policy experi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t present,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expanded from three aspects: objective stand, fine content and diversified method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望;;“政策试验”的历史脉络与逻辑审视[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6期
2 韩博天;;通过试验制定政策: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3期
3 张维为;;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J];红旗文稿;2011年06期
4 刘培伟;;基于中央选择性控制的试验——中国改革“实践”机制的一种新解释[J];开放时代;2010年04期
5 周望;;中国“政策试验”初探:类型、过程与功能[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3期
6 高建;;“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7 周望;;“政策试验”解析:基本类型、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2期
8 徐湘林;“摸着石头过河”与中国渐进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宁骚;;中国公共政策为什么成功?——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构建与阐释[J];新视野;2012年01期
10 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真明;陆剑;;“股田制公司”的商法思考[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1年00期
2 钟洪亮;;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责任:1949—2009[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丹;;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的双向构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杨汝岱;周靖祥;;农村劳动力报酬提升的一个大计划:查缺补漏还是自我选择?——对陈耀波《培训前工资、劳动者能力自我筛选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果:浙江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的一项试点调查研究》一文的评论[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5 魏明超;;解放思想的哲学探讨及其思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6 刘钊;万松钱;黄战凤;;论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试点”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占红沣;李蕾;;初论构建中国的民主、法治指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何增科;;渐进式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的政治转型[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4年00期
9 李光永;;正式制度、基层政府与体制弹性——温岭劳资个案及其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10 马丽;李惠民;齐晔;;中央-地方互动与“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政策的制定过程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邹剑峰;;1978年以来中国的渐进改革:过程、理论和展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程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可选择的吗?[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毕红霞;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一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农地制度变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耿国阶;中国治理变革的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李明;财政约束下的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农村治理[D];复旦大学;2011年
9 叶托;中国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王玲;救灾政治: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现代国家与乡村社会[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火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10年
2 钟洪亮;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中的政府责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滕;危机冲击与改革突破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苏畅;中国地方政府由“经营企业”转向“经营辖区”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金殿伟;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轨迹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6 郭克领;当代中国虚拟政府门户再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路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李超;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阶段实施效果评价[D];郑州大学;2011年
9 冯乐安;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机会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妍;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分散式决策[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文艳;;建国后30年浙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杨玉凤;;从“中国式民主”看“中国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3 支雄伟 ,王晓凤 ,黄宏京;张寒晖在定州的岁月[J];党史博采;2002年12期
4 常辉;;大卫·科兹的社会主义观[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02期
5 东平;;王观澜——关注“三农”第一人[J];党史纵横;2006年09期
6 曹普;;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J];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03期
7 甘阳;;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J];读书;2007年06期
8 夏杏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5期
9 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3期
10 岳谦厚;贺蒲燕;;山西省稷山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述评(1949~1984年)——以太阳村(公社)为重点考察对象[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 徐崇温;[N];文汇报;2010年
3 施雪华;[N];学习时报;2009年
4 赵启正;[N];学习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霞,朴贞子;重塑公民参与——从管理学视角谈政策过程的公民参与[J];东方论坛;2004年05期
2 王维平;;政策过程现代化与政府决策机制创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冯静;杨志云;;利益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1期
4 杨宏山;;政策过程视角下的政府规制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年11期
5 张亲培;王春城;;公共政策体制论纲[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6 蒋硕亮;;政策网络路径:西方公共政策分析的新范式[J];政治学研究;2010年06期
7 蒋硕亮;;政策网络:政策科学的理论创新[J];江汉论坛;2011年04期
8 徐辉;;试论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袁渊;孙良军;;试析中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12期
10 刘峰;邹鹰;黄峰梅;杨文俊;;试论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用[J];社会工作;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新龙;;中国企业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探讨[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罗恩;;略论近年来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倾向性问题[A];第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赵璧如;;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思想体系的问题[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德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学视阈[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杜彦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凌毓侬;陈宇平;;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哲学[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黄国荣;;建立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的评价系统[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10 张全省;;60年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探索历程的回顾与思考[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俊一;中国特色实践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本报评论员;一张叫响全国的名片[N];商丘日报;2007年
3 谢维俭;人文学术的中国特色[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董文先;中国特色与时代融合的战略思想[N];解放军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康健 ;上海通用、SAP、IBM三侠演义 对接中国特色产供销完整IT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探讨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记者 关明;建设中国特色企业工会应坚持“六个必须”[N];工人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秀北;以特色彰显魅力 让青城走向世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9 张贺伟;高标准规划 高质量服务 打造中国特色的科技“硅谷”[N];廊坊日报;2007年
10 记者 白景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N];宁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建武;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谋文;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栾亚丽;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高旭红;新民主主义政治文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谭吉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晓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爽;当代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审美流变[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孟萍;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王红婵;试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D];山西大学;2004年
4 刘浩林;论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5年
5 潘小鹏;中兴通讯公司企业文化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康占军;郑州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个案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押静;论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之路[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李春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培训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姜凌刚;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韩文明;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2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00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