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视域下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理路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people-oriented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scope of "people" and the rise of "scholar" class. In ancient China, becaus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urvival pressure, "raising the people"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political ideal. Since Confucius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advocate "enlightening all peopl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eople-oriented though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rise of the "scholar" class broke the situation of "learning in the government", making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under the real monarchy system, not only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religion, peace and the people", but also for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onarch to advise and supervise. The core principle of Chines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is "the country is based on the people, the monarch is based on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is based on the people". Its development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self-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statesmen and thinkers of the ruling clas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出土文献所见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0YJC810059) 吉林大学基础业务经费学科前沿和交叉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政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04028)的阶段性成果 吉林大学“211”三期工程项目资助 吉林大学985三期平台“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
【分类号】:D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锋;古代中国的“无形政府”[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卢兵彦;;试析古代中国在东亚崛起的历史进程及特点[J];太平洋学报;2010年02期
3 王伟;;古代中国的非法刑讯及其法律规制[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11期
4 倪方六;;古代中国怎么开“两会”[J];人才资源开发;2012年08期
5 B·A·克里夫佐夫;杨振福;;古代中国关于美的观念[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5年03期
6 刘泽华,王兰仲;论古代中国社会中的贪污[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03期
7 北室南苑;高慧;;从日本的祭祀中看到的古代中国文化[J];友声;2006年01期
8 倪方六;;古代中国的“环保法”[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3年05期
9 李交发;论古代中国家族司法[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10 吴晓霞;;论古代中国之厌讼[J];文史月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方铁;;古代中国至今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的陆路交通[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桓;;义净前往南海诸国和印度的事迹及其贡献——兼述古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友好关系[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3 叶奕良;;古代中国伊朗文化关系略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4 何艳杰;;古代中国酋邦轮回研究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李书吉;;论太原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南;古代中国、疆域和版图历史概念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葛兆光;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N];文汇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韵;国博《古代中国》讲述文明脉络[N];光明日报;2011年
4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亲情的泯灭:古代中国的宫廷权争[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后记[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李秀娜;国博举行“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预展仪式[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项峰;社会、经济、观念史视野中的古代中国[N];人民日报;2010年
8 丁国强;作为“法治”国家的古代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3年
9 ;古代中国王朝疆域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研究室主任 李命志;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吗?[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小东;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D];复旦大学;2008年
2 索毕德(sobhitha);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魏志静;明代茶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宁;古代中国对西藏的统辖与英俄侵略西藏的实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鼎楚;性腐败与法律规制:古代中国的实践与智慧[D];湘潭大学;2005年
3 嵇红亮;古代中国国家诸术语考[D];宁波大学;2009年
4 高静;古代罗马和古代中国法官“能动性”之比较[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王娟娟;中国古代的黄河河神崇拜[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曹寅;丝绸之路与古代中国犹太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杨啸勃;“天府之国”观念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毅;酷吏与汉代法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1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1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