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理性反思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globalization era, the national sense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desalinated. Nationalism, because of its natural exclusiveness and antagonism, has lost its sole source of national identity. However, the nation-state, as the basic political unit of the present world pattern, still has irreplaceable legitimacy and reality, so the realization of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 beyond the state cannot escape the fate of utopia. The rational construction of patriotis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basic values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ional symbol system and take this as the way to form a political culture that condenses the citizens' centripetal forc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nationalism and institutional identity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
【分类号】:D06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2 李继武;;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和现代化的二律背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钱广荣;道德国情论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5 李望根;;文化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普遍主义——以哈贝马斯与罗尔斯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邹益民;;从意见与意志的区分看哈耶克的政治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4 汪行福;;三大转向及其未来取向——为哈贝马斯80诞辰而作[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5 李炳烁;;超越古典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协商性民主与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杨有贤;;回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特征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田文林;;对国际政治中民族分离1问题的多维分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10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兴;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论证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裴晓丽;论现代性的合理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施蕾;现代性的漂浮[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寿农;姚丹;;反思世界主义——从法国种族中心主义谈起[J];法国研究;2007年04期
2 ;观点[J];源流;2008年07期
3 陈向阳;;冷静对待国外炒作“中国民族主义”[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罗坤瑾;;网络民族主义的民族学解读[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5 周佩捚;余庆东;;试论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6 刘泽雨;;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3期
7 叶文宪;;中国古代有没有爱国主义——论国家与王朝、爱国与忠君、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区别[J];探索与争鸣;2006年01期
8 袁久红;陈培永;;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意识与民族认同——对流行的三种理论话语的辨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桂银才;徐祗朋;;关于增强各民族国家认同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曾丽红;;威权主义政权合法性危机探析[J];理论观察;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新平;;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宗教信仰在中国[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2 方田;;从圆明园兽首拍卖报道看主流媒体的民族主义话语建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韩琦;;论克里奥尔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局限性[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万鄂湘;;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重读孙中山先生有关“民族主义”的论断新悟[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7 林家有;;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主义宣传及其对辛亥革命的影响[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1981年
8 李广良;;民族、民族主义与开放主义[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张正明;张乃华;;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固固 专家 辛旗;民族主义与两岸青年的责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陈福民;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N];文艺报;2008年
3 江南 蒋飞;陈志武声称:G三一无力收购徐工[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关凯 李晶;世界杯中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熊坤新;学术视野下的民族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马立诚;为何不要狭隘的民族主义[N];学习时报;2002年
7 秋风;游走在全球化与商业民族主义之间[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于福坚;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康慨;少年枪手:该死的民族主义报纸让我向作家开枪[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N];南方周末;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张三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白基龙;一战后中韩民族主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赵立新;当代东亚民族主义与国家间关系[D];延边大学;2012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荣超;20世纪初政论报刊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初期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杨新宇;基于民族主义视阈的车臣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奰仪;2008年的中国民族主义与海外华人群体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2 金云;民族主义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刘焕宇;论体育报道中的民族主义情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叶珉;复兴,还是衰亡?[D];外交学院;2002年
5 党军;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金鑫;当代民族主义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运哲;石原慎太郎与冷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勇兵;论民族主义起源的社会心理机制[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孙慧;民族主义与近代德国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