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宓的政治建构理路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which is mainly radical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Wu M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 opposed the violent revolutionary movement aimed at seeking new changes and overthrowing the tradition, advocated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and maintained the premise of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and cohesion of the political order.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gradual social chang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a by re-mentioning Wu Mi, a political theory neglected by history, and mak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i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分类号】:D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红丽;;精神危机中的坚韧——浅析《吴宓日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方习文;;《惠的风》和一群徽州文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3 林达;;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建构——论吴宓对阿诺德诗歌的译介[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徐希军;;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外交政策的理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徐希军;;学术、人事与私德:陈独秀被免除北大文科学长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刘继安;;陈独秀去世:社会各界的态度与反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下)——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德旺;韩芳;;五四时期留美归国知识分子群体简论[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9 赵建永;;汤用彤先生宗教学研究手稿初探[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2期
10 周勇;;哲学、诗歌与智术——柏拉图的千古课程难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吴小玮;;庚款留美生的留学生活及其影响——以胡适、吴宓为中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金富军;;清华学校改办大学过程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3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3 潘水萍;古典主义在中国[D];暨南大学;2011年
4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5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8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畅;论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珏荣;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俊杰;抗战浪潮中的“玫瑰红”[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雷生;钱宾四《论语新解》探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苗苗;张季鸾报业活动中人脉网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席力飞;论马修·阿诺德的文学功用观及其中国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开普;晚清民国学界师徒关系之守与变[D];北京大学;2011年
9 姚翠翠;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施建;柳诒徵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公共行政学范式转向之反思[J];学习论坛;2005年08期
2 杨建国;;论行政人的伦理困境与出路[J];道德与文明;2009年05期
3 杨勇;;正义的局限:批判正义的三种理路[J];求索;2009年10期
4 陈永章;;宽容的写意分析:流变及合理性[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胡永保;;事实与价值之间的二律背反及其调和——基于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理路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6 刘磊;;自生自发的秩序?——哈耶克自由理路的迷思[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7 李义松;吴国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研究理路——比较的视角[J];求索;2008年03期
8 燕继荣;;民主在什么意义上说是个好东西?——兼谈为民主辩护的不同理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晓宇;;民国时期一些著名学者视野中的《新民主主义论》[J];党的文献;2007年05期
10 郭忠华;;个体·公民·政治——现代政治的思想理路与悖谬趋势[J];浙江学刊;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向峰;现代政治道德的内在理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冬红;学衡派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23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2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