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行政默会知识的生成机制与管理路向——默会认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19-03-17 18:22
【摘要】:依据波兰尼默会认识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真理观、康德判断力思想、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从4个维度探讨行政默会知识的生成机制:行政生活主体与对象事物的相互交往过程、行政生活主体对于行政情境的"当然忘却"过程、行政生活主体运用行政判断力和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行政理论与实践主体具有的无言的主体性前见。在此基础上,得出行政默会知识的基本管理路向:语言表达与行动表达相结合、情境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范例学习相结合。
[Abstract]:According to Polanyimmer's epistemology, Heidegger's existentialist view of truth, Kant's judgment, Wittgenstein's family similarity the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ve tacit knowledge from four dimensions: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of administrative life and the object, and the process of "of course forgetting" the administrative situation of the subject of administrative life. The administrative life subject uses the administrative judgment and carries on the analogy reasoning process, the administrativ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subject has the silent subjectivity foresight. On this basis, the basic management direction of administrative tacit knowledge is drawn: the combination of language expression and action expres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ituation management and post manage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case learning.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基金】: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公共行政学的语言哲学研究”(编号:3319024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0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於莉;;公共行政案例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2 吴琼恩;;论公共行政学之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创造和理论建构的特殊性与普遍性[J];公共管理评论;2004年02期

3 彭国甫;潘信林;;毛泽东对行政文化的探索与贡献[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4期

4 马骏,叶娟丽;精神分析与公共行政:从弗洛伊德到戴蒙德[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颜佳华;略论行政习俗[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6 彭国甫;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医治领导者庸俗人际关系[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7 J·S·朱恩,孟凡民;什么是行政哲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郁振华;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8期

9 赵琛徽;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2期

10 于鹏;;政府部门间知识转移研究:社会资本的观点[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7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8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毛寿龙;以人为本与政府治理理念[J];安徽决策咨询;2004年01期

2 尹素琴;;谈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师;2007年06期

3 华建敏;认清形势,明确要求 开创公务员培训和行政学院建设新局面——在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上的讲话[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楚永生;;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朱余斌;葛水林;;行政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制约因素及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唐震;完善经济体制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J];求是;2004年04期

7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J];求是;2004年10期

8 郭济;深化行政改革 转变政府角色[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4期

9 宋世明;创新中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的立法思想[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现祥;罗小芳;;掠夺型制度的表现形式、生成机制及其治理手段[J];改革;2008年04期

2 胡昌喜;腐败本质之我见[J];党建研究;1996年09期

3 龚蓉蓉;试析中国传统政治人格的社会生成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增收;张飞;;公民政治行为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认同的连接点[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何显明;;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生成机制与运行机理——基于浙江现象的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8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瑛;基于制度的政府信任运作模型[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2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442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d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