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化视阈中的生产条件与条件的生产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D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娣;;马克思与生态学的关系——评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J];学术论坛;2008年03期
2 曹宇;;威廉·莱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3 蔡先凤;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付俊亚;;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建设的启示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王洪冉;;论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及其影响[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李世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和谐社会理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康瑞华;聂运麟;;生态社会主义在中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蔡先凤,成红;论当代西方绿色政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9期
9 李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构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唐正东;;基于生态维度的社会改造理论——利比兹、奥康纳、福斯特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青宜;全面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2年
2 康瑞华 编写;资本主义的“稀缺”与社会主义的前景[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季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桂春;詹姆斯·奥康纳的正义思想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8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3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