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7 09:01
【摘要】: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不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更是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考验。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主体,起着主导作用,然而由于现代公共危机的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仅凭政府机构不足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对危机事件作出处理。因此,改革政府全程操控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成为当代应对危机的主要形式。非政府组织的介入,顺应了当代危机治理的需求。在“全球性社团革命”的背景下,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内部运行机制、管理方式、资金获取、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加之政府机构对非政府组织严苛双重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乏,合法地位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难以找到合适的路径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去。由此可见,为提高我国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首先应正确定位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保障其合法性,给予其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可肯定,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其次应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作关系的建构途径,从而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共同应对危机带来的挑战。 本文运用公民社会与善治等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协作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应对SARS、汶川大地震中的具体表现,探讨了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走向互助协作之路的必然性,分析了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领域协作方面的阻力,并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二者互助协作关系的构建三方面着手,从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机制、畅通非政府组织的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公共危机的监督机制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了我国构建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构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机构互助协作的路径,,以提高我国危机的应对能力,提高危机处理的效率。经研究得知,面对现代危机事件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非政府组织只有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走与政府机构互助协作的发展道路,才能在危机管理中全面发挥其作用,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同时也是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必选之路。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岩;;“善治伙伴”:公共危机心理救助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J];学理论;2011年18期

2 埃里克·D·沃克;费萨尔·Z·艾哈迈;刘铎;程宇;;非政府组织何为?[J];理论参考;2011年06期

3 云霞;吴越;徐斌林;;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J];经济视角(下);2011年08期

4 高中建;卢园园;;非传统安全威胁下非政府组织的应对模式研究[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10年02期

5 张志芳;;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利益表达和协调作用[J];前进;2011年08期

6 侯保龙;陈炳;;治理理论视角下公共危机治理中公民角色定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声音[J];南风窗;2011年15期

8 崔开云;;当下西方国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述评[J];理论参考;2011年06期

9 何莉莉;;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10 胡晓;;合作与制衡:非政府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关系研究[J];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雪莉;陈泽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琦;;公共服务社会化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房广顺;杨路平;朱军杰;;附录(三) 省社科类社团赴德国考察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4 牟春野;侯雷;;建立我国非政府组织监督管理机制研究[A];政府改革与行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立;顾建键;;德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独特经验及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张明军;吴新叶;;领导与服务:中国共产党对NGO的组织吸纳研究——以超越“国家-社会”范式的视角[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马立;;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区——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文隽;;草根非政府组织四种筹资方式的思考——走访贵阳市草根NGO有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王文;;浅谈加拿大的非政府组织[A];全国省区市物流社团组织座谈会资料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荣;公共危机管理的开拓与探索[N];光明日报;2007年

2 刘澎;加拿大非政府组织浅谈[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赵黎青 郭建平;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4 范徵 缪迅;多角度探讨公共危机管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王冬芳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区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塔基[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余建军;提高领导干部应对风险的能力[N];组织人事报;2009年

7 记者周悦;倡导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扶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董克伟;我国非政府组织作用显著增强[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记者 何浩锐;培育发展我区非政府组织[N];阿勒泰日报;2008年

10 苑基荣;国内的“减压阀”和外交中的“沉默伙伴”[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4 常永华;公共危机管理视阈下的西部地方政府执政能力与评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朱晓黎;宗教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安全[D];复旦大学;2010年

6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东锋;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张晖;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沈中元;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莹;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义;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及其塑造[D];兰州大学;2010年

3 胡峗;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有效参与[D];青岛大学;2010年

4 徐恺仑;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俞琦;公共危机管理中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机制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子臣;汶川大地震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赵语慧;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杨洁;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张s

本文编号:2573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2573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