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本文选题:黄河文明 + 黄河流域 ; 参考:《中国史研究动态》2006年01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怀X>;;治水与中华文明[J];国学;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洁;;黄河流域农耕文化述论[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2 岳德军;吕洪予;栗志;;浅议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4 徐海亮;;治水文明与全新世早、中期自然灾害[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刘式今;;试论中国古代文明之发祥地[A];河北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论文选[C];1980年
6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7 贺冬兰;;中华民族具有坚强的凝聚力[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8 史念海;;中国古都形成的因素[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9 曹尔琴;;中国古都与漕运[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10 李金坤;;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渊源六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风;气候转变对黄河流域农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2 蓝墨水;商都:古蜀成都文化标识[N];成都日报;2005年
3 张得水 本报记者 张俊梅;文明的源头在哪里[N];中国文物报;2005年
4 演讲人 宁可;历史上的中国[N];光明日报;2009年
5 李学勤 江林昌;考古发现与中华古文明研究[N];浙江日报;2002年
6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中华文明史》总主编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阮希波;炎黄发祥地在云南[N];云南经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金辉 杨阳 陈斯言;中华文明起源四大悬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华林甫;中国名称考[N];北京日报;2000年
10 陈隆文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洛文明的地理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瑞江;从多元到一体的动因与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8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182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