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越文化研究的范式转换
[Abstract]:Taking the study of Yue cul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of regional culture research. Zhu Wenbin review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paradigm of Yue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question of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Chen Yue and Liang Yong describe the Vietnamese culture dynamically in term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pace and time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Chen Wen generalizes Yue culture as "Jian-book"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model, and Liang Wen reveal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ue culture from the angl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G127;;K2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桥驿;越文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亮;;德里达解构思想对文学理论的不洽适性[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莫运平;;解构主义诗学评析[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3 冯文坤;万江松;;由实践哲学转向理论哲学的翻译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石宗仁;也谈溆浦蛮夷的历史文化和族属[J];怀化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刘介民;翻译与解构翻译的认知——读《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平生;安徽南陵西周硫化矿冶铜技术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7 刘慧波;关于江南水乡古镇组建联合体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8 苑利;韩(日)语与中国东南沿海远古吴越语比较(上)[J];当代韩国;2005年02期
9 王俊;哲学终结的三个历史维度及其隐喻性内涵——哲学终结问题的历史清理与实质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姜江来;从江山到浦城的仙霞古道[J];东方博物;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漫;;布依族族名、族源与文化丛论[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罗漫;;布依族与夏文化:论布依族先民的一支属夏禹后裔[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3 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2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虹;传播学视野下中小学学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5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朱磊;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永生;西方视域中“中国情结”的复调景观[D];山东大学;2007年
2 徐先荣;解构视角下的《死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U,
本文编号:2393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393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