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东汉“汉羌战争”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9:08

  本文关键词:东汉“汉羌战争”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羌”这一称谓出现于我国西周时期,羌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人民曾于东汉时期掀起过连绵不断的反叛斗争,令东汉政府疲于应付,给当时的社会造成过极强烈的破坏与极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汉羌战争的发生过程与发生原因,能够加深我们对于东汉时期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了解,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本文拟从东汉时期羌族人民生活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以及东汉的对羌政策等方面入手,综合探讨“羌乱”这一历史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过程。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对“羌乱”这一名词作了简单的概念界定,并且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依据,并将主要内容放在介绍前辈学者们探讨“羌乱”发生原因的研究成果之上。“羌乱”一般是指发生于东汉的两次大规模的羌族叛乱,绵延时间常,祸及范围广,波及人数多。前辈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主要探讨东汉的对羌政策这一方面的,也有以其他方面为切入点的,如羌人栖息地的地貌环境以及羌人的生活方式等。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对“羌乱”的发生过程做了一个概述。这一章介绍自西汉时起至东汉末的汉羌关系,并陈述“羌乱”的发生过程。由于西汉断匈奴左右臂的战略决策,汉羌之间自西汉时起就时常产生摩擦,东汉时汉羌之间更频繁发生战争,羌族的反叛战争贯穿东汉一朝,严重破坏了东汉王朝的经济、财政、人口、社会等。第三部分为第二章,着重探讨“羌乱”的发生原因。首先,羌族生活于河湟地区的高山深谷之中,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古羌族人不仅不便于与外界发生联系,也不利于其族内各个种落之间的互相交往。这一情况使羌族内部极其分散,只能组成为数众多的小的种落联盟进行寇边活动,规模不如匈奴庞大,但却形成了羌叛连绵不绝的现象。其次,东汉时期气候环境渐趋寒冷,河湟地区干冷的环境不再适宜游牧民族生活,同时农业经济在北方也受到影响,此消彼长之下西北地区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也是汉羌战争久久无法平息的原因之一。再次,干冷的气候环境加深了羌族人口的内部竞争。在西汉时期种类繁炽的羌族人口于干冷的东汉时期无法全部生存于资源相对匮乏的河湟地区,是羌族向东南迁移的一大内部因素。此外“羌乱”的发生还与东汉高压的治羌政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第四部分为第三章,主要探讨“羌乱”所造成的历史影响。从东汉的角度来说,“羌乱”一方面促成东汉凉州武将群体的崛起,以致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另一方面东汉为平乱给本就脆弱的财政系统带来重压,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从西北地区的历史格局角度来说,东汉的屠羌政策改变了西北地区的势力格局,强大的羌族势微,给其他民族在这一地区的兴盛带来了机会。
【关键词】:羌族 东汉 战争 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3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一)“羌乱”的概念界定9
  • (二)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三)学术回顾10-13
  • 1、叙述“羌乱”史实,探讨发生原因10-12
  • 2、从其他角度讨论“羌乱”问题12-13
  • 一、“羌乱”问题的由来13-17
  • (一)两汉时期汉羌关系概况13-16
  • 1、西汉时期的汉羌关系14-15
  • 2、东汉时期的汉羌关系15-16
  • (二)“羌乱”发生过程16-17
  • 二、“羌乱”发生的原因17-37
  • (一)自然诱因18-30
  • 1、地理环境的影响18-22
  • 2、气候变化的影响22-28
  • 3、羌族内部生存资源的争夺28-30
  • (二)人为诱因30-37
  • 1、汉羌之间对生活领地的争夺30-32
  • 2、汉羌之间的文化冲突32-36
  • 3、汉政府的统治策略原因36-37
  • 三、影响37-41
  • (一)对东汉的影响37-40
  • 1、对东汉政治的影响37-39
  • 2、对东汉经济的影响39-40
  • (二)对羌族的影响40-41
  • (三)对西北地区历史进程的影响41
  • 结语41-44
  • 参考文献44-45
  • 后记45-46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慈平;;浅谈羌人在早期中西交往中的媒介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王竞;;王斱《四六话》与古代骈文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石亚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以曹操、诸葛亮、袁准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张立驰;程立中;;简论亳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吴恩培;;从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奉祀的六朝文士看吴地文化的嬗变[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9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邹星旺;古代戏曲中的用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坤;江盈科小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健;六朝拟古诗平议[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晓峰;《尚书》经传对《文心雕龙》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伏玲;佛教对全唐五代诗格影响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洁;汉代监狱及其管理制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云平;秦汉科学技术在军队建设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晋娜;张湛《列子注》与魏晋玄学[D];天津大学;2008年

10 马宁;蜀汉兴亡的政策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东汉“汉羌战争”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1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d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