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西王母所居之昆仑山”即湖南雪峰山

发布时间:2017-08-06 17:14

  本文关键词:论“西王母所居之昆仑山”即湖南雪峰山


  更多相关文章: 《山海经》 昆仑山 雪峰山 西王母 中华文明


【摘要】:现代考古学、分子人类学、天文学及植物分布规律表明,西王母神话源头在南方,南岭及岭南地区即《山海经》所说的"都广之野",湖南雪峰山即神话中的昆仑山,湖南洪江高庙遗址为神话昆仑山的宗教文化中心和西王母祭坛。高庙遗址出土文物亦证明:所谓昆仑神话,其实是中国的一段实际存在的上古史,据此中华文明史可追溯到7800年前。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文化品牌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梅山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山海经》 昆仑山 雪峰山 西王母 中华文明
【分类号】:K206
【正文快照】: 原始神话是探索文明起源的重要材料之一。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殷商时代算起只有3600年,即便现代考古学证实新砦、二里头遗址为夏都,可证的中国历史也只有4 000多年,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有相当长的阶段还需要从神话传说中去寻找线索。“西王母”作为中国神话系统中的祖母神,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学勤;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J];东南文化;1991年05期

2 郭伟民;;城头山城墙、壕沟的营造及其所反映的聚落变迁[J];南方文物;2007年02期

3 刘志一;冰川冻土能栽培水稻吗?——韩国小鲁里古稻质疑[J];农业考古;2003年03期

4 梁国昭;;都庞岭何在?——对祝鹏先生有关古都庞岭考证的补充与修正[J];热带地理;1989年01期

5 王邦维;“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J];四川文物;2007年01期

7 王子今,周苏平;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J];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 刘基;[N];光明日报;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徐时仪;;汉语惯用语“掉枪花”与“混腔水”考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张秋景;赵淋;;绵绵情丝何从寄——漫谈中国古代的传情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芮文浩;;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尔雅注疏》指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李娜;;龙凤图腾的发展演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2期

9 周晓陆;《徕盘》读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刘兰芝;;洛阳汉代壁画作品欣赏[J];图书与情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2 崔华;;试析汉代陶灶上的“灶神”画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郑先兴;;汉画螺女神话原型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牛天伟;;“伏羲女娲执规矩”画像之象征寓意浅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曾祥旭;;试析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梁晓景;;月宫“白兔捣药”神话新诂[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牛天伟;;汉墓“伏羲、女娲”画像辩证——与孟庆利先生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巫允明;;华夏文化对美洲印第安人古代文明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周华斌;;原生态戏剧与视觉符号[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冬英;《尔雅》普通语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杨秀侃;吴越玉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邬可晶;《孔子家语》成书时代和性质问题的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姚X/;《春秋公羊传》词_Y、语法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向柏松;中国创世神话形态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刘冬青;北京话副词史(1750-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韦凡州;越南人信仰中的中越共同神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钱芳;云南瓦猫的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石文嘉;汉代墓葬中出土玉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7 李婷玉;海东汉文碑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邹玮玲;从民间信仰到民间娱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爱玲;通假方法与古文献考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春梅;上古至中古人体降落类词汇系统演变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潮安的贝丘遗址[J];考古;1961年11期

2 ;广西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J];考古;1975年05期

3 杨国忠;;1981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1984年01期

4 杨国忠;张国柱;;1984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几座墓葬[J];考古;1986年04期

5 丁清贤;张相梅;;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9年12期

6 徐浩生;金家广;杨永贺;;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92年11期

7 郭远谓;李家和;;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试掘[J];考古学报;1963年01期

8 徐俊鸣;;从马王堆出土的地图中试论南越国的北界[J];岭南文史;1987年02期

9 梁国昭;陈华堂;林幸青;;连县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热带地理;1985年02期

10 周苏平;张懋昒;;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渊源试探[J];文博;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洪伟;;中华文明与犹太文明绵延至今之原因[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高专诚;晋文化的先进性[J];晋阳学刊;2002年05期

3 汪力平;冷树青;;中华文明对西欧封建社会结构转型的作用[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刘佳;刘燕;;浅析中华文明之于西方的不同[J];神州;2012年28期

5 张礼恒;;文明价值与中华文明的重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陈崇凯;西藏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1期

7 王玉宝;郝爱红;;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理念的现代意义——兼评“文明冲突论”[J];人民论坛;2014年11期

8 李芳萍;;试论新形势下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教育;2013年09期

9 魏良_";南唐先主李f*评说[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白西乔;;传统“和同”思想及其当代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惠康;何道宽;;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华文明[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本文编号:630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30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