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文人焚稿现象初探

发布时间:2017-08-14 23:10

  本文关键词:明清文人焚稿现象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文学 焚稿 文学史 传播


【摘要】:明清两朝,文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均远超往代。然而,在空前活跃的文学氛围中,部分文人却“逆势而动”,将作品草稿焚烧、毁弃,消解自身创作、阻止作品传播,透露出复杂而立体的精神状态,反映了文人与环境间的深层互动。本文拟在归纳、分析个体现象的基础上,逼近文人的焚稿现场,将其置于诗文写作的相反位面加以考量,通过对文人心态、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对这一行为作出描述和评价。论文第一章从内部与外部的双重视角分析明清文人焚稿的发生机制,并确定其本质为删改行为的极端化表现。论述文人出于主观意识对作品的焚弃与改造,以及文人出于环境压力对作品的被动放弃。论文第二章从创作者身份归属与价值追求的角度探讨文人对自身作品持有的态度,并论述焚稿行为对文人创作生涯的影响和意义。论文第三章关注焚稿行为在女性文人群体中的突出表现,分析性别身份对女性文人焚稿的关键作用,探讨女性生命意识与作品去留的相互关系。论文第四章以传播角度为中心,论述文人的焚稿行为如何在文学活动的各环节之间发生作用。并以之为据,提出传统文学史的补充视角,近距离观察文人焚稿对作者本人及传播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文学 焚稿 文学史 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0
  • 第一章 文人焚稿——双重视角下极端化的删改动作10-23
  • 第一节 自省视角下的作品裁汰——自我批评与观念转向10-18
  • 1.对创作的即时审度11-12
  • 2.对旧作的集中回顾12-14
  • 3.对标准的重新定位14-18
  • 第二节 他者视角下的传播策略——心迹之隐与时世之讳18-23
  • 第二章 焚稿的象征意义——明清文人的价值归属与身份选择23-37
  • 第一节 文本的价值载荷与文人的身份期许23-28
  • 第二节 作为生命节点的焚稿——文人生涯的再造与终结28-37
  • 1.文人的新生28-33
  • 2.文人的毁灭33-37
  • 第三章 明清女性焚稿——才德之辨与创作生命37-49
  • 第一节 女性文人的登场与离场37-44
  • 1.彤管与箴管的矛盾——女性对自我的职分认定37-41
  • 2.女性写作对男性的依附41-44
  • 第二节 返魂之香——以焚稿寄托的另一种生命表达44-49
  • 第四章 文学的逆浪——传播视角下明清诗文的写作与焚弃49-63
  • 第一节 文学史的再发现49-54
  • 第二节 明清文人写作、传播环境的微距检视54-57
  • 第三节 明清文人对焚稿的接受57-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70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70-71
  • 后记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遇青;;论“嘉靖十才子”的文学活动和创作趋向——以唐顺之早期文学思想演变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2009年04期

2 杨晓斌;;王士y浭募纳径ㄓ肭宕淖钟趟跏縴浖馐氖妨嫌≈J];学术论坛;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67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7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