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整合与内心需求:现阶段宗教在中国存在的现实基础
发布时间:2017-10-12 07:06
本文关键词:社会整合与内心需求:现阶段宗教在中国存在的现实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 社会整合 内心需求 现阶段中国 现实性 相适应
【摘要】:在人类社会里,宗教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原始社会到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宗教一直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给人类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在宗教问题上,曾有人认为宗教会随着剥削阶级的消亡而消亡,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消亡,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但时至今日,就从我国来看,剥削阶级已经消亡了,科学技术也已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生产力日益提高,但宗教并未因此而消亡。这个客观现实说明,宗教之所以能长期广泛的存在,并不能只简单地将它与阶级、科学等同起来。而要看到它长期存在是和它所存在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要素的紧密相连的。本文涉及了迪尔凯姆、韦伯等人所提出的理论,宗教产生的根源,即社会的、自然的、心理的、认识的根源,以及宗教在现阶段的功能,尤其是宗教的整合功能,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在竞争机制下的个人的内心需求等方面。 本人结合中国的现状,即社会生产力落后,国家与人民生活相对贫穷,传统的家族观念、伦理观念淡化,个人意识增强,社会的异化,,信教人数增加等方面,简单地谈了谈宗教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现实性。 WP=40 全文共分六大部分: 一 绪论 概述了宗教的基本内涵,并简单描述了宗教在世界及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笔者提出了本篇论文的命题:宗教利用自身的社会功能;尤其是社会整合功能,利用转型期,人异化后对宗教的强烈的内心需求,使自己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去适应社会的变迁。另外,社会为求得平稳发展做出适度的调整去适应宗教的变迁。 二 理论综述:西方社会学家的宗教理论 主要通过对迪尔凯姆、韦伯等人的理论的描述,说明宗教的功能是整合、维持或重建群体中某些心理状态,同时提出宗教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作为被压迫者的意识形态而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 三 宗教现阶段的功能 主要从宗教的整合功能、心理消解功能、文化功能等阐述了宗教现象之所以能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期地存在着,并还将继续生存下去,就在于宗教自身有着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功能及其社会作用。 社会整合是功能主义的社会学理论中的核心论题之一。宗教的群体整合功能的重要特征就在于,以至上神圣的威严力量和感召力量,把社会不同的个人和群体、不同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凝聚并组合成一个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体。这种群体的整合功能是宗教所特有的,它不仅能超越阶级和阶层的界限,而且还能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在分享相同的对社会实在的界定的基础上,信徒们较容易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并在该共同体内进行组织上的整合。也就是说,宗教信仰有助于个体形成一种对其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宗教作为“无情世界的感情”,对信教群众有重要的 WP=41 心理慰藉和心理调节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使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感到心理失衡,而宗教的礼仪活动和修身养性的活动对于稳定信教群众的情绪、调节信教群众的心理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四 科学飞速发展,宗教依然存在 ——当代世界宗教现状 论述了在目前科学发展的今天,宗教依然存在并发挥着它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传统宗教已不再是人们唯一的精神支柱。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交通方便了,但现代人却在精神上经历着孤独和孤寂。在自己创造的现代文明面前,人们感到了渺小和可怜。现代的工具文明隔断了人们通向神秘、超然存在的桥梁,但人类追求的终极关怀依然存在。于是,在20世纪后半叶,兴起了一场新宗教运动。“这些运动在东方的神秘主义宗教中或是西方的圣灵降临传统中找到了思想依据,同时也在现代科学的启发下,开展人体潜力开发运动,强调超常心理体验,通过坐禅、接受圣灵等修炼方式,寻找与宇宙合一的途径,并在宗教团体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分享亲密的同伴关系和共同的归属感。在各种人类潜能开发运动中,新宗教运动号召人们重新去认识人体、认识自我、恢复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单位;同时,在各种邪教组织中,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悲观和绝望。”因此,新宗教的出现却又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在科技发展的社会中,宗教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宗教仍有市场,只是形式有所变化而已,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五 现阶段宗教在中国存在的现实性 提出了宗教之所以在我国能长期存在是和它产生的社会根源、自然根 WP=42 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是密不可分的。 宗教在现阶段中国存在有它的现实性,首先,现阶段的中国还处于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科技发展相对缓慢的历史时期,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对传统宗教的需求;其次,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也处于一种转变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淡化了家族血缘及社会伦理,从而在宗教中寻求自我的实现和内心的安慰;最后,由于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丑恶现象,以及人们无法理解的一些异化现象,所以人们在面对这些自己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都无法解决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会求助于宗教。而这一切正是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满足人们内心需求功能为人们
【关键词】:宗教 社会整合 内心需求 现阶段中国 现实性 相适应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29
【目录】:
- 一、 绪论6-8
- 二、 理论综述:西方社会学家的宗教理论8-14
- 1 迪尔凯姆的宗教理论9-10
- 2 韦伯的宗教社会理论10-12
- 3 托马斯?奥戴的宗教功能理论12-13
-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13-14
- 5 宗教冲突论14
- 三、 宗教的社会功能14-22
- 1 宗教的整合功能15-17
- 2 宗教的社会认同功能17
- 3 宗教的行为规范功能17-18
- 4 宗教的心理消解功能18-20
- 5 宗教的道德功能20
- 6 宗教的文化功能20-21
- 7 宗教的经济功能21-22
- 四、 科学飞速发展,宗教依然存在--当代世界宗教现状22-25
- 1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宗教存在的现状23
- 2 新宗教兴起的原因23-25
- 五、 现阶段宗教在中国存在的现实性25-32
- 1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及宗教现状25-26
- 2 现阶段中国信教人数趋于增长之势26-27
- 3 现阶段中国人的价值观及内心需求27-31
- 4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异化现象31-32
- 六、 结语32-34
- 注 释34-36
- 参考文献36-38
- 论文摘要(中文)38-43
- 论文摘要(英文)43-49
- 后 记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澧君;大学生基督徒宗教信仰的形成及宗教实践的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秀丽;淮阴区基督教发展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何惠;中西方宗教绘画中的母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17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1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