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玄之间:从《不真空论》析僧肇佛学玄学化问题
本文关键词:佛玄之间:从《不真空论》析僧肇佛学玄学化问题
【摘要】: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梳理、点评五种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由于僧肇佛学与魏晋玄学有不同的理路、不同的理论建构和不同的境界追求,从而使两者有内容实质上的区别,而"即体即用"的中道空观是僧肇佛学虽运用了玄学但没有玄学化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僧肇(384-414)是我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四大弟子即“四圣”(道生、僧肇、僧融、僧睿)之一(1)。他以擅长般若空宗著称,有“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之誉(2),是东晋后期极为重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最主要代表作《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被汤用彤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顺福;论僧肇对中国哲学的贡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秦淮;僧肇在两种文化之间[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高兴智;僧肇哲学思想述评[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王贻社,李秋丽;论僧肇“空”的视野下的宇宙人生[J];齐鲁学刊;2004年02期
5 雷小鹏,王巧玲;僧肇佛学的美学底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5期
6 曹树明;僧肇的无分别观念[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王庆原;;僧肇“空”论及其现代价值[J];五台山研究;2006年03期
8 程平源;;僧肇心学辨析[J];学海;2007年05期
9 朱新林;;僧肇思想述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新玲;;僧肇的名实之论[J];五台山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秀连;僧肇的佛学理解与格义佛教[D];中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聪懿;论刘勰《文心雕龙》佛学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帆;从僧肇的般若学思想看玄学和佛学的会通[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鑫;僧肇的认识论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4 高兴智;僧肇哲学思想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伟;僧肇“无知”与“般若”关系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姜姝;僧肇佛学中的庄学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朱新林;僧肇思想述评[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8 张瑞玲;僧肇般若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周欢;庄子与僧肇理想人格说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张凡;论僧肇中观哲学对意象的理论影响[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97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9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