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研究:贵金属、劳动力与土地
本文关键词: 藏传佛教 寺院经济 近现代史 文化人类学 出处:《中国藏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尝试从历史人类学角度切入藏传佛教,以Aziz、Carrasco、Goldstein论述为主,透过文献与民族志、高僧传记等分析反思近现代藏传佛教寺院经济:贵金属、土地与劳动力的运用,以及礼物互惠流动的僧俗共生关系,进一步探究归纳藏传佛教的一般性(general)共通特质。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cut into Tibetan Buddh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mainly by Azizi Carrasco Goldstein, through literature and ethnography.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economy of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in modern times: the use of precious metals, land and labor, and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ks and customs with reciprocal flow of gifts. Further explore the generality of Tibetan Buddhism.
【作者单位】: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B947;F127.8
【正文快照】: 一、研究方法与议题设定亚洲佛教寺院经济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相当关切的议题①,前辈研究者深入探讨占有财产(土地庄园、劳动力、特许产业、贵金属)乃至赠与、继承、买卖处分资产,戒律规章、赋税摇役、借款放贷融资,,公益慈善事业或经商贸易②;延伸至宏观的国家公权力势力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嘎仓·才让加;;拉卜楞寺院经济的运行及其思考——寺院经济研究[J];西藏研究;1991年03期
2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中国佛教史·元代[J];佛学研究;2005年00期
4 赵沛曦;许敏;;试论藏传佛教与丽江社会文化的整合[J];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施光明;北朝的寺院经济和反佛浪潮[J];浙江学刊;1983年01期
6 卞孝萱;寺院经济与鉴真东渡[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默雷;法音近录──佛教寺院经济扫描[J];法音;1996年09期
8 才旦夏茸;曲江才让;;藏传佛教各宗派名称辨析[J];西藏研究;1984年01期
9 蒲文成;藏传佛教进步人士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积极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10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庆祝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大会上讲话[J];法音;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才让;;神圣与世俗——拉卜楞地区的藏传佛教信仰现状研究[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2 邓传力;边普;;藏传佛教与拉萨城市转经道空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亚莎;;藏传佛教“佛鹏”源流考——青藏高原Khyung图形的演变脉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郎维伟;;四川康区藏传佛教觉姆现状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郎维伟;;试论康藏文化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为纪念任乃强先生而作[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向红笳;;藏传佛教在北美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班班多杰;;为道、为学、为器——简论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8 才让;;当代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及发展特征[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9 沈桂萍;;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10 康春英;;藏传佛教中的爱国主义情愫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班班多杰 孙悟湖;藏传佛教对藏、蒙古等民族文化生活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辉;一场智慧的较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4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5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尼玛潘多;发挥藏传佛教的积极作用[N];西藏日报;2008年
7 记者 吴艳 通讯员 张飞;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仪式在京举行[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记者 苏琳;第四届藏传佛教高级学衔授予活动在京举行[N];经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银发;佛学院里书声琅琅[N];云南日报;2009年
10 魏武;11名学僧获授藏传佛教“拓然巴”高级学衔[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邱熠华;论西藏近代史上的拉萨三大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董知珍;7-18世纪西域与西藏佛教交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白玛措;莲花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高泽祯;道次第蠡测[D];四川大学;2005年
9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琳;藏传佛教在新疆的兴起和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9年
2 乌云;近代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衰落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吉仁尼格;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世俗化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4 陆启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5 曹英;藏传佛教对藏民族习惯法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小霖;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豆珍惜;藏传佛教在甘肃永靖地区的传播历史及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9 王军涛;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昃冬;藏传佛教在藏区旅游中的影响及其与藏区旅游和谐关系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8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478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