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赵紫宸:建构本色教会的探寻者

发布时间:2018-03-18 23:32

  本文选题:中国基督教 切入点:基督教信仰 出处:《中国宗教》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我们怀念赵先生,因为他的思想有生命、有关切,是切合于社会脉动的。他有他的信仰,而怀念他,也是我们探寻自己该如何承载这种关切和沉思的路径之一。我常在想一个问题,当代人为什么又想起赵紫宸、研究赵紫宸?是他的文章写得好、文笔漂亮吗?是他的神学思想系统完备,值得称道吗?是他的国际地位高,值得尊敬吗?是他的遭遇坎坷、多变,令人扼腕吗?……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完全。我们怀念赵先生,因为他的思想有生命、有
[Abstract]:Just as we miss Mr. Zhao, because his thoughts are alive and relevant, they are in keeping with the social pulsation. He has his faith, and he misses him. It is also one of the ways that we explore how we should carry this concern and contemplation. I often think of a question, why do contemporary people think of Zhao Zichen and study Zhao Zichen? It's his article that writes well. Is it beautiful? Is it that his theological system is complete and worthy of praise? Is he worthy of respect for his high international standing? Is his experience bumpy, changeable, make a person wriggle? It seems to me that none of this is complete. We miss Mr. Zhao because his mind is alive and well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分类号】:B9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峰;;中国神学的先驱——赵紫宸[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3期

2 梁明;认同与适应——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然路径[J];中国宗教;2005年07期

3 岳清华;;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神学任务和文化任务[J];天风;2008年19期

4 曹圣洁;;追忆吴耀宗先生的晚年[J];世纪;2010年05期

5 陈逸鲁;;谈谈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的几个理念[J];金陵神学志;2002年04期

6 田雨;一次很好的退修会——记中国基督教加强自身建设研讨班[J];天风;1999年12期

7 徐以骅;;纽约协和神学院与中国基督教会[J];美国问题研究;2006年00期

8 ;中国基督教新闻[J];天风;2009年06期

9 ;中国基督教新闻[J];天风;2003年02期

10 岳清华;;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60周年总结报告有感(之二) 祈望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中国基督教[J];天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应强;;中国基督教发展自我的努力途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傅先伟;;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中所折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士林;;《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智慧》导论[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4 卓新平;;基督教信仰与中西文化[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6 郑玉桂;;中国基督教正确的历史选择——从福建教会看“三自”爱国运动[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7 钟邦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基督教为例分析“相适应”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8 马虎成;;基督教在当今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态失衡”论引发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9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阚保平;;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教会的文化任务[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琦;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敏;推动新世纪初的中国基督教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郑昭;省基督教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N];福建日报;2007年

4 钟文;中国基督教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5 耿联;中国基督教圣经印刷五千万册庆典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7年

6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发表声明[N];人民日报;2000年

7 李博宇;中国宗教和谐发展令人振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乔世华;“中国基督教文学”浮出历史地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夏昌奇;中国基督教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记者 柳晓森;贾庆林会见世界基督教联合会总干事[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彬;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D];上海大学;2007年

3 马恩瑜;当代中国城市基督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石丽;基督教信仰与团体秩序建构[D];上海大学;2012年

5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建平;红旗下的十字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莹;地方基督徒的身份建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8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9 程小娟;圣经汉译中“God”的翻译讨论及接受[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燕;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初探(1922-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洪莉;我国信用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3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4 邹涛;历史学习策略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瑾茹;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罗文伟;我国普通高校成人学习指导体系建设的反思与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垂青;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建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晋;论转型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杨经葵;论中等职业学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庞瑞红;民办中学学生管理制度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1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31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