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
本文选题:《以赛亚书》 切入点:《列子》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西方基督宗教传统与中国道家传统包涵有不同的解释世界产生和人类产生的神话模式。在这种中西深层宇宙观的差异背景下,跨越解读《以赛亚书》与《列子》中的生态环保思想,"公民权与小偷"、"安息日与无为"、"小国寡民与环保型人格"等概念的并置,揭示出其所具有的相似或共通的生态伦理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包括科技意义上所探索的"真",还应包括人文或宗教意义上所探索的"美善";后两个层面的含义与智慧无论如何是不应该被现代各种发展观所忽略的。
[Abstract]:The western Christian religious tradition and the Chinese Taoist tradition contain different mythological modes to explain the emergence of the world and human beings.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and thieves", "Sabbath and inaction", "small country oligarchy and environmental personality", etc., is rea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Isaiah and the Book of Les. Revealing its similar or common ecological ethical val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truth" explored in the sen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the "beauty and goodness" explored in the sense of humanity or religion; the meaning and wisdom of the latter two levels should not be ignored by all kinds of modern development concept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以赛亚书》研究”(12YJA730004)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中国处境下对希伯来经典的跨文本阅读与诠释”(12YJC752025)
【分类号】:B9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炽昌;林艳;;从中国创世神话的视野阅读《创世记》第1章[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小平;;论我国生态文学的传统生态伦理资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付春明;杨会敏;;朝鲜张维《蜃楼记》与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之比较[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程元冰;;年龄称谓之文化解意[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钱兆明;管南异;;逆向而行——庞德与宋发祥的邂逅和撞击[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5 张慧;;中日“鬼”之意象比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白建忠;;杨慎《楚辞》学述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孙玉香;;“优言无尤”现象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姜渭清;;中国神话中的非生态思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袁演;;《列子》寓言的叙事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10 左媚柳;;老子哲学中所蕴含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J];学理论;200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强;;浅论汉代崇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鸿君;“五经”、《尔雅》与《黄帝内经》病症名词的比较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3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4 汪东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晶晶;中国审美心境范畴论[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驹;中学作文课堂生态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建文;《红楼梦》梦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谷慧;雍陶及其诗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岳贤雷;《庄子·齐物论》“因是”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俊丽;黄景仁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晓惠;《二李唱和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子厚;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探[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艳;方干与佛教[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妩嫔;黄庭坚诗歌用典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基督宗教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1期
2 唐晓峰;;“基督宗教社会学说及社会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04期
3 曹剑波;;基督宗教的敬畏观[J];中国宗教;2009年05期
4 唐晓峰;;“基督宗教与跨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6年01期
5 ;近期学术会议动态[J];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04期
6 刘家峰;全球化还是地域化——读《下一个基督王国:基督宗教全球化的来临》[J];宗教学研究;2004年04期
7 刘元仁!主教;谈自办教会[J];中国天主教;2000年05期
8 高媛;“世俗化处境中的基督宗教”学术研讨会述要[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9 刘光耀,范宗昌;悲剧性解释的逻辑与基督宗教思想[J];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元仁!主教;基督宗教批“法轮功”邪教本质[J];中国天主教;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品超;;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佛教对现代科学及基督宗教的回应[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建明;;中国基督宗教如何面向新世纪[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3 徐龙飞;;教父时代和中世纪的基督宗教哲学问题转型探源[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东方朔;;生态的道德观——儒家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一个宏观比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李向平;;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从中国宗教—信仰间的供需关系谈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陈治国;;基督教女性主义的生态之思:立论逻辑、多重意义与内在困境[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宝贵贞;;蒙古族与基督教——历史与现状[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陈逸鲁;;从中国教会大学看中国基督教培养爱国爱教人才的理据[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晏可佳;;马礼逊传教事业的回顾与评价[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其旭;;崇尚物我共存与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大华;基督宗教在镇江的历史记忆[N];镇江日报;2010年
2 海宝明;历史上在华基督宗教教会的主要经济来源[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林立强;闽台基督宗教根叶相连·基督新教篇[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翟志宏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早期基督宗教神学体系建构中的希腊化因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赵学义;第四届基督宗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作用及其影响学术讨论会在京举办[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冷夫;《圣经》:基督宗教的信仰源泉[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宗科;“基督宗教与公民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林立强;闽台基督宗教根叶相连·天主教篇[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陈进国;相遇还是相知:基督宗教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话[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方立天;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论纲)[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2 傅敬民;文化资本视阈下的《圣经》汉译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施乃瑜;宗教传播与化世的新范式[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爱辉;山东省烟台市区的基督教徒苦难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蓉;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欣;20世纪60年代禅佛教在美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9年
9 张钟鑫;新加坡华人基督教研究(1819-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光;重庆近代基督宗教慈善福利事业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东e,
本文编号:1688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8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