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僧义净佛经翻译活动及成果
本文选题:佛经翻译 切入点:西行求法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摘要】:在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得道高僧,弘扬佛法,促进亚洲佛学的交流。其中义净法师生于635年,卒于713年,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探讨义净法师的修行历程和其对佛教翻译事业的贡献。
[Abstract]:During the Tang Dynasty, many eminent monks emerged in China to promote Buddhism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Buddhism in Asia. Among them, Master Yijing was born in 635 and died in 713. It is a famous monk and translator of Buddhist scripture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spiritual process of Yijing Master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Buddhist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绍峰;唐僧义净翻译思想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谭代龙;;略论义净译著中的注文在词汇史中的研究价值[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玉娟;义净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年03期
4 彭薇;刘秀敏;;唐代西行高僧义净[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明;;“以偈赞曰”:印度古代社会生活中唱赞的使用[J];长江学术;2008年04期
2 刘北辰;;浅析唐代西行高僧义净及其佛经翻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一凡;《南海寄归内法传》英译本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2 丁瑾;浅析鸠摩罗什与义净佛经翻译的异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廖丽娟;《根本说一切有部k啬我┦隆犯匆舸恃芯縖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代龙;;义净译著中的注文及其作者之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治民;佛经翻译在我国翻译史上的地位[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俞森林;;道安之佛经翻译及翻译思想考述[J];宗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3 黄焰结;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思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田玲;;佛经翻译中的读者观照及其影响[J];齐鲁学刊;2008年06期
5 徐嘉媛;;浅析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兰彩玉;赵秀杰;;从佛经翻译与佛教文化在中国的繁荣发展看翻译的文化视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思;;论东晋至隋末的佛经翻译特点[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魏承思;中国佛经翻译理论概观[J];佛教文化;1991年03期
9 高秀娟;;浅谈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1年01期
10 櫖祖毅;中国翻媜史妐——我国的佛经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晓;;业力与基因:佛学与遗传学对话的初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振农;;因明与佛学[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3 黄道炫;;太虚佛教改革思想初探[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虞愚文集》(3卷)出版[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6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孙志成;;试论因明和佛家逻辑的关系[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8 姚南强;;因明研究四十年述要[A];因明研究[C];1990年
9 楚草;;江陵古代僧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山杉;新刊《欧阳竟无佛学文选》求疵录[N];东方早报;2009年
2 书评人 赵霞;心物不二:一枚硬币的二面[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印顺法师与《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记者 顾瑞珍;佛学文化工程《密宗甘露精要·传世大藏经秘密部》面世[N];人民日报;2008年
5 肖俊志;洋洋大观 开卷有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建喜 通讯员 龙晖;曹溪佛学院将晋级国家高等佛学院[N];韶关日报;2010年
7 本报书评人 陈克艰;一本根底故、裁断新的佛学门径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记者 邓国芳;擦亮杭州东南佛国金名片[N];杭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章红雨;台湾佛学泰斗印顺法师著作全集被引进大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10 高山杉;“佛学艰深海日楼”[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韶宇;智旭佛学易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扎西卓玛;藏传佛教佛经翻译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夏金华;隋唐佛学三大核心理论的争辩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岗措;《大唐西域记》藏译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旗;心学与禅学[D];西北大学;1999年
7 廖雪伶;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对话之实质[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大伟;佛音缭绕的六朝文学[D];山东大学;2009年
9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厚进;三至五世纪陆路西行求法僧人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方阳;东汉至唐代的佛经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3 都林;佛教服饰、法器及其佛学文化底蕴的阐释[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黎玲;佛学与六朝山水绘画美学的兴起[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丁瑾;浅析鸠摩罗什与义净佛经翻译的异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世福;朱熹理学与佛学之比较[D];安徽大学;2003年
7 董西彩;“自我”与“无我”[D];四川大学;2005年
8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李渝刚;佛教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影响三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冠华;李贽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4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948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