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系传谱》与伊斯兰教法
本文选题:伊斯兰教法 切入点:逸蛮阿訇 出处:《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本文以赵灿记述明清时期经学教育的珍贵文献《经学系传谱》为依据,重点探讨了域外伊斯兰教法、教法学派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经学学者和穆斯林的广泛影响。在追溯"逸蛮阿訇"来华传教路线的同时,观察了南北经学教育的特点。对《经学系传谱》中提到的约于明中晚期传入中国的两部专门讨论伊斯兰教法的著作《费喇意特》和《终谷勒弗托华》也给予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不仅域外传教师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学者和经学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他们带来的经籍也对中国经学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认为,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法的传承是基础性的,且实践着既不背离伊斯兰教义主旨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法律例,哈乃斐教法学派的法学思想和学术观点自有明以来居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教育的主流地位。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Zhao Can's valuable literature describing the Confucian classics educa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eign Islamic law, the schoo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 Chinese Islamic classics education. The extensive influence of scholars and Muslims. While tracing the route of "Imam Yat" to China,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Southern and Southern Classics, and giv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books on Shariah that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by Yu Ming mentioned in the Biography of the Department of Classics, "Fallayette" and "the end of Guleftova". For detailed analysis, it is considered that not only foreign teacher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scholars and education of Islamic classics, Moreover, the Confucian classics they bring have also had a different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At the same time, they believe that the inheritance of Islamic law by Chinese Muslims is fundamental. Moreover, the practice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purport of Islamic doctrine and accord with the actual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egal thought and academic view of Hanafi School of Law occupy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of Chinese Islamic classics education since M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明清时期经堂教育及其思想研究”(批准号:12BZJ027) 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宗教关系与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构建研究”(项目号:10SZYB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根明;;刘智著作参阅的阿拉伯文文献考释及其研究评述[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2 杨大业;对《经学系传谱》的几点参证[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2期
3 哈宝玉;;《经学系传谱》与苏菲主义[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4 马景;;《经学系传谱》中“逸蛮阿訇”考辨[J];中国穆斯林;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荣;;西北回族文化困境论[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世荣;;经堂教育与清代西北回族教争之联系论略[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马晴;;从文献考据“回回”一词与唐代粟特人之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7期
4 依马木吾山·阿布拉;王小凡;;清真寺建筑的地域特色解读与比较——分析新疆清真寺与内地清真寺[J];华中建筑;2009年10期
5 王建军;元代回回国子监研究[J];回族研究;2004年01期
6 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一)[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7 哈正利;《回回原来》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回族研究;2005年01期
8 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四)[J];回族研究;2005年04期
9 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九)[J];回族研究;2007年02期
10 周传斌;;经学大师常志美与回族伊斯兰教的第一次革新运动浅识[J];回族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建春;;“识宝回回”与中国珠宝业的发展[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马建春;;“识宝回回”与中国珠宝业的发展[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3 姚继德;王根明;;刘智《天方性理》采辑经书文献考[A];宗教与民族(第七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3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高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孙晔;回族民商事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杨忠国;新时期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务勇;浅析新疆非法教学经活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晓远;近代中国回族团体组织对新式教育的贡献(1906-1938)[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洋;论清朝、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在黑龙江省的传播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巴晓峰;元明清以来河南清真寺的发展与变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闪晓宇;中国近现代回族报刊形式风格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柳忠明;明代河西走廊的民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鸣;伊斯兰教在元代中国的传播[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9 仇王军;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对佛教的吸收与批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武文斌;王岱舆伊儒融合的人性论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华;纳古镇伊斯兰教研究[J];回族研究;2005年04期
2 李兴华;;西安伊斯兰教研究(上)[J];回族研究;2009年04期
3 丁克家;波斯语教学及经典在中国伊斯兰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J];回族研究;1999年02期
4 杨大业;对《经学系传谱》的几点参证[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2期
5 哈宝玉;;《经学系传谱》与苏菲主义[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6 金宜久;苏非派与中国经堂教育[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2期
7 周燮藩;苏非主义与明清之际的中国伊斯兰教[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穆白;舍蕴善[J];中国穆斯林;1985年04期
9 杨为仁;《经学系传谱》对江苏省伊斯兰史的重大贡献[J];中国穆斯林;1991年04期
10 纳国昌;经堂教育的历史记载——《经学系传谱》浅析[J];中国穆斯林;199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景;;《经学系传谱》中“逸蛮阿訇”考辨[J];中国穆斯林;2011年02期
2 马景;;《经学系传谱》中的“粤西镇台”马蛟麟考述[J];回族研究;2013年02期
3 纳国昌;《经学系传谱》的作者赵灿[J];中国穆斯林;1996年04期
4 哈宝玉;;《经学系传谱》与苏菲主义[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5期
5 玛纳;《经学系传谱》[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03期
6 哈宝玉;;明清之际中国伊斯兰教经学经师苏非思想探析——以《经学系传谱》为视点[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孙智伟;;论《经学系传谱》中的“完人”与“仙学”[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杨为仁;《经学系传谱》对江苏省伊斯兰史的重大贡献[J];中国穆斯林;1991年04期
9 长谷部茂;;苏非东渐与中国伊斯兰——从《经学系传谱》再论伊斯兰影响宋明儒学的可能性[J];暨南史学;2012年00期
10 纳国昌;经堂教育的历史记载——《经学系传谱》浅析[J];中国穆斯林;1992年05期
,本文编号:1695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6956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