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明代现世报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16:11

  本文关键词:明代现世报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因果报应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随着儒、道、佛三教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到了宋代以后,因果报应成为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中,基于报应观念的劝善书、功过格成为道德教化的重要思想来源,“三世报”逐渐转型为“现世报”。明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变迁,善恶报应观念表现出了儒家化的趋势,其中的宗教成分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现世人生利益的关注,现世报观念盛极一时。本文以明代为时间轴,以“现世报”为对象,试图对“现世报”的思想渊源、明代现世报观念的发展、传播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现世报思想对明代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文章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大的部分。 绪论对本文选题来源、学术史回顾做了简单交代。 正文是本文的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明代现世报思想的渊源、发展传播情况、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对明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章分析了明代现世报的思想渊源,认为早期儒教、道教、佛教的报应观念通过宋儒的整合,在宋代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从三世报到现世报的转型。 第二章分析了明代报应观念的现世化倾向。通过分析袁黄的报应思想,得出袁黄报应思想的特点:关注的焦点从宗教的、来世的转变为世俗的,现世的目的;人能够更直接的掌握自己的命运,无需等到来生或此生结束时才能享受积德的结果;更加强调了人对现世命运的把握。由于袁黄建立的报应体系迎合了儒学自修内省的道德修养方式,现世报思想得到了部分学者的支持(泰州学派),但其佛儒混合、功利性的特征也遭到了较为保守的儒学者(东林党、刘宗周)的批评。 第三章详细论述了明代现世报思想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潮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政治领域,帝王通过社会教化向下层民众传播儒家伦理道德;在经济领域,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趋利重商,对世俗功利的追求更为积极;在思想领域,王学后学泰州学派主张“百姓日用即道”,进一步肯定了人们对现世物质利益的追求。这些都为明代现世报思想广泛流行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分析了现世报思想对明代社会的影响。现世报的流行,使得指导人们行善的劝善书、功过格更加流行,时人的宗教活动也带上了功利的色彩,更甚者,善行也烙上了功过格式的印记。 文章的最后部分为结语,对本文观念进行小结:明代现世报思想,是三教报应思想与儒家“治世理念”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结果。
【关键词】:报应 现世报 功德积累 教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1;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一、选题缘由9
  • 二、学术史回顾9-11
  • 三、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11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11-12
  • 第—章 现世报的思想渊源12-22
  • 第一节 儒家传统报应说12-14
  • 一、早期儒家对报应思想的阐述12-13
  • 二、宋儒对报应说的整合13-14
  • 第二节 道教的承负说与佛教因果报应说14-17
  • 一、道教的承负说14-15
  • 二、佛教的三世报15-17
  • 第三节 从三世报到现世报:宋代的三教合一17-22
  • 一、三教合17-20
  • 二、从三世报到现世报的初步转型20-22
  • 第二章 明代报应观念的现世化倾向22-35
  • 第一节 袁黄对“现世报”的系统论述22-25
  • 一、袁黄生平22-24
  • 二、“命自我作,福自己求”——袁黄的现世报思想24-25
  • 第二节 泰州学派与现世报思想25-27
  • 第三节 传统儒家学者对现世报思想的批评与改造27-35
  • 第三章 明代现世报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明代社会与社会思潮的转变35-47
  • 第一节 德刑相辅:明朝统治者的劝善努力35-36
  •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现世物质利益的重视36-37
  • 第三节 明代社会思潮的转变37-47
  • 一、明代的“三教合一”思想38-44
  • 二、从“存理灭欲”到“百姓日用即道”44-47
  • 第四章 现世报思想对明代社会的影响47-53
  • 第一节 劝善书、功过格的大量出版47-48
  • 第二节 民间宗教活动的功利化48-50
  • 第三节 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50-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论明代佛教的三教合一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张树卿;张洋;;儒、释、道的报应观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徐文明;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的根本分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4 赵毅,李为香;明代道教的现世伦理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1期

5 李为香;;明末清初善书风行现象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赵伟;;林兆恩与明末三教合一论比较[J];东方论坛;2009年02期

7 吴震;;明末清初道德劝善思想溯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林国平;略论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和三一教[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刘道超;善恶报应观念性质试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张刚;;儒佛关系与佛教孝道思想中国化进程[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丽;明末的劝善思想和慈善事业[D];苏州大学;2005年

3 熊红艳;承负说与因果报应论的比较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翠;王阳明致良知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现世报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282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