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浅析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

发布时间:2017-04-26 04:18

  本文关键词:浅析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保罗·蒂里希(Paul Tillich,1886-1965,又译为保罗·田立克),是20世纪哲学和神学两大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既有现代的存在主义思想,,也有带着传统色彩的基督教新教思想。一直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侧重于研究他的系统神学思想和哲学思想(许多学者把他归于存在主义哲学家之类),只有少数学者研究过蒂里希的宗教对话思想。所以,在当前这种全球背景下,尤其是宗教对话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状况下,研究蒂里希的宗教对话思想不但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纵观蒂里希的整个神学体系,其宗教对话思想是其宗教哲学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宗教哲学理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主义哲学与神学的融合;二是对基督教从神学教义到宗教礼仪、教规、宗教实践活动等在内的一切方面的批判态度和原则。 蒂里希的宗教对话思想概括起来就是——“非皈依,但对话”的终极关怀。在蒂里希看来,“宗教是一种被‘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又译为‘终极关切’)所紧紧抓住的(being grasped)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宗教对话是不能使对话双方的一方皈依另一方的,其原因就在于宗教具有认同性、排他性和历史性。他通过对基督教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所进行的对话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基督教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充分体现了认同性、排他性和历史性的特点,而且,不论是认同还是排他,最终都被历史所证明——基督教即不可能被其他宗教皈依,也不可能使其他宗教皈依入基督教。 蒂里希指出,基督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曾经出现过批判、反批判和自我批判这一辨证评价过程。它们显示出基督教并没有禁锢自身,并在其所有的对其他宗教的评判中,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反评判的发生。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宗教的评判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即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之间一直在对话,但是却一直不可能对话。 蒂里希认为,只有“活的”宗教才能进行对话。而“活的”宗教的判定标准
【关键词】:基督教 皈依 对话 终极关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9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第一部分 蒂里希及蒂里希研究8-16
  • 一、生平与著作8-10
  • 二、理论体系及其宗教对话思想10-12
  • 三、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的研究动态12-16
  • 第二部分 蒂里希的宗教对话思想16-39
  • 一、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的基础,其原则与方法16-22
  • 1、思想基础—宗教的本质是人的终极关怀16-20
  • 2、宗教对话的原则—新教原则20-21
  • 3、理论方法—辩正关联法21-22
  • 二、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的内容22-39
  • 1、宗教间的“非皈依”22-31
  • 1.1 认同性23-24
  • 1.2 排他性24-26
  • 1.3 历史性26-31
  • 2、宗教间非皈依,“但对话”31-33
  • 2.1 自我评判31-32
  • 2.2 评判他者32-33
  • 3、“非皈依,但对话”的可能性33-39
  • 3.1 引起宗教间冲突的主要因素35-37
  • 3.2 宗教间可能对话的理由37-39
  • 第三部分 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的矛与盾39-47
  • 一、矛—蒂里希思想的开放性40-43
  • 二、盾—蒂里希思想的委身性43-47
  • 主要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自荣;理性的两重性与教育取向的两重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建军;;后现代语境下基督教文化形态的基本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李伟;保守的解构——关于解构理论的犹太情感渊源和神秘主义缺陷[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2期

4 何柏生;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何要把“意志”视为法律本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何光沪;在理论与制度之间——基督宗教与儒教关于人性尊严问题的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黄济鳌;西方哲学中自由问题的探索路径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张文举;试论基督教对于现代化的促发作用[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沈文钦;;论“七艺”之流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1期

9 肖四新;人性的超越——蒙田随笔引论[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徐兵;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6 马利怀;神人关系合宜之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周丽;论近代自然法的产生[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奕阳;十九世纪欧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宗教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终极实体与宗教多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伍启杰;试析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观[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焦锐男;焦虑中的抗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马彬彬;中世纪晚期神哲学与近代人文主义兴起之内在关联[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海青;批判的价值——休谟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铁;重读科玄论战[D];湘潭大学;2003年

7 黄粹;父权制与妇女的解放—当代西方女权主义政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当代农村宗教信仰的社会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俞红;大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何则阴;有死有限的人追求宗教的无限与永恒——一种存在论的考察[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浅析蒂里希宗教对话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7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