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3:05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论文以道教原典为基础,从宗教美学,文艺美学以及个人宗教实践的审美过程等方面来考察明清时期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及其特点。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七章,现将各部分的内容简介如下: 绪论首先介绍了研究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的意义与方法,其次还介绍了明清时的社会状况及道教自身的状况,最后对明清时道教的美学思想作了一个简述。 第一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了张宇初、张三丰、王常月、闵一得、刘一明的美学思想。王常月在其著作中将种修道所需的心态和人格化为一种内丹修炼方法,纳入追求长生成仙的宗教思想体系,表现了他对人格美和内在审美心境的刻意追求。王常月还在他的宗教体系中将儒家的伦理道德终极化,神圣化,“善”、“忠”、“孝”、“仁”、“慈”、“爱”等世俗的伦理标准就等同于了道教的审美判断标准。 张宇初则力倡道法自然,清净无为之美;他还强调作为一位道教徒,要有真而不伪的宗教情怀、精而不杂的宗教信念,只要做到真、精、诚的统一,“道”美就可在主观直觉中获得。张宇初的诗文也体现了至道之美,首先他通过说理辨析,引出“道”才是“真”,审美不仅可以引真,而且可以悟真。游心于道,就可得“至美”、“至乐”。另外,他的诗有的自然朴质,有的干净清幽,透露出一种道人的潇洒飘逸之气,更体现了道人独特的审美人生观。 张三丰的美学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隐仙风范中,,其次,张三丰还强调了要通过正念来保持绝对无功利、无好恶的超然的审美态度,这样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另外,张三丰的诗有的豪放飘逸,有的冲淡恬静。但都体现了他冲淡脱俗的情怀。 阂一得美学思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阂一得在他的道论中,用宗教 的语言来讲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追求生命的“长生久视”就成为终极意义 上的至美。生生不己的至道也给人带来超越精神,此种精神也正是道教生命 美学观的根本旨趣。第二,阂一得还强调了道的大无外,久无疆的无限绝对 之美,只有将个体生命融入道中,’才能享受那永恒与超越之美。第三,阂一 得认为人的生命具有灵性美,第四,阂一得还强调了与道同真、虚寂静笃的 审美心态与境界。第五,阂一得阐述了“参天地,赞化育之大道”的医世美。 刘一明的道教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之美表现在它 的超越、超验、神秘、永恒、绝对等属性上。二、“虚无”、“混沌”的形态就 是道气的原始的、质朴的美。对于道教徒来说,能返还到道气的朦胧虚无的 境界就获得了永生,就拥有了无限之美。三、刘一明认为人的生命一半在先 天,一半在后天,依靠人所有的先天的力量,再通过后天的修习,就可返归 本真。这就是刘一明的生命美学观。四、后天世界是有形的、生灭不己的虚 假世界,而先天世界才是永恒的、尽善尽美的。人生的终极价值追求应是道 的至美境界。这就是刘一明的道教的人生美学观, 第六章论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明清园林艺术中的体现。一、介绍了园林 从先秦到明清发展,二、论述了园林的居尘出尘之美。道教美学的既超然世 外又极为注重现实人生的审美态度在此中有极为突出的体现。三、论述了清 园林艺术中“得体合宜,道法自然”的美学趣味,四、道教美学崇尚素朴, 这在园林中的掇山叠石艺术和园林中的色彩美上也有反映。五、在明清园林 中的建筑物、山水、道路、花草树木的处理上逐处可见的曲线美,也是道教 崇尚阴柔美的表现。 第七章论述了道教美学思想在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一、仙真之美在 明清时的文学作品中得以用美好的文学意象来展示。二、道教的“至善”为 “至美”的审美观在明清时的文学作品中也得到较完善的表现。三、“苦— 乐”、“丑—美”的美感转化论在明清文学中也得到了艺术化的体现,四、 明清时的文学思潮和文学作品对“痴”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及推崇,将“痴” 人形象作为真实无伪、纯真不俗的象征,反映了道教美学中以素朴为美的思 想对明清文学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时期 道教美学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95
【目录】:
  • 绪论9-15
  • 一、 研究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的意义与方法9-10
  • 二、 明清时的社会状况及道教自身的状况10-11
  • 三、 明清时的道教美学思想简述11-15
  • 第一章 张宇初的道教美学思想15-25
  • 一、 道法自然,清净无为之美15-17
  • 二、 动天地的真精诚之美17-20
  • 三、 “道”美在张宇初诗文中的体现20-25
  • 第二章 张三丰的美学思想25-41
  • 一、 隐仙的道美风范25-30
  • 二、 正念-审美的心境要求30-34
  • 三、 张三丰的诗文美34-41
  • 第三章 王常月的道教美学思想41-51
  • 一、 王常月对人格美和内在心境美的追求41-46
  • 二、 王常月的宗教伦理美学观46-51
  • 第四章 闵一得的道教美学思想51-71
  • 一、 生命中的道美52-55
  • 二、 大无外,久无疆--道之无限美55-57
  • 三、 生命的灵性美57-61
  • 四、 与道同真、虚寂静笃的审美心态与境界61-64
  • 五、 以身医世的救世之美64-71
  • 第五章 刘一明的道教美学思想71-89
  • 一、 大道之美73-74
  • 二、 道气之朦胧虚无美74-76
  • 三、 生命美学观76-83
  • 四、 人生美学观83-89
  • 第六章 道教美学思想在明清园林艺术中的体现89-104
  • 一、 园林的发展--从先秦到明清89-91
  • 二、 园林的居尘出尘之美91-95
  • 三、 得体合宜,道法自然95-99
  • 四、 朴拙美99-101
  • 五、 曲线--阴柔美101-104
  • 第七章 道教美学思想在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反映104-124
  • 一、 仙真之美104-109
  • 二、 至善即至美109-113
  • 三、 “苦-乐”,“丑-美”的道教美感转化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113-119
  • 四、 痴--道朴之美119-124
  • 参考书目124-129
  • 后记129-13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巧玲;道教风水与美学[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28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