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宗教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06 14:52
宗教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主题。原始社会人们对威力巨大的自然现象产生神秘感,并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人格化,产生原始宗教;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则利用宗教对人民进行精神和思想统治。新中国成立以来,阶级在我国虽已消失,但由于人们科学素养相对落后,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我国历届政府和领导人都强调宗教问题在国民生计中的重要地位,都将宗教事务作为国家大事来抓。马克思宗教观是一种独立于宗教之外的视角,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和处理宗教的问题,这是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思想指导,应用好马克思宗教观可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争取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日实现。在此指导思想下,本文主要针对于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内容,以及马克思宗教观在我国当前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了马克思本人关于宗教观点的四个阶段划分:即基督教信仰阶段、唯心主义无神论阶段、唯物主义无神论阶段和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阶段。说明马克思宗教观是首先来源于马克思本人的生活体验,其次是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他的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马克思本人对宗教的全面认识,是经历了时间和实践考验的思想成果,是关于宗...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研究和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背景与四阶段划分
第一节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马克思宗教观形成的四个阶段
一、基督教信仰阶段
二、唯心主义无神论阶段
三、唯物主义无神论阶段
四、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阶段
第二章 马克思宗教观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根源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第三节 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宗教最终将消亡
第三章 马克思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我国当前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加强马克思宗教观宣传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加大对党员、干部同志的马克思宗教观教育
二、加大对普通群众的马克思宗教观宣传力度
三、引导宗教界人士了解党的宗教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宗教之维[J]. 杨东柱. 社科纵横. 2015(09)
[2]马克思主义宗教适应观研究[J]. 杨志文. 宁夏党校学报. 2015(05)
[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J]. 卡尔·马克思. 神州学人. 2015(03)
[4]青年职业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J]. 张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5]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宗教观研究[J]. 加润国.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6)
[6]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时代价值[J]. 杨义.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10)
[7]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新探[J].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奠基之作——纪念中共中央1982年19号文件发表30周年[J]. 毛胜.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5)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主题: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纪念1982年19号文件颁布30周年[J]. 沈桂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3)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J]. 沈桂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博士论文
[1]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 司强.复旦大学 2011
[2]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 邵长虎.华侨大学 2011
[3]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 赵本涛.中共中央党校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D]. 陈冬梅.安徽大学 2016
[2]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影响[D]. 穆悦欣.贵州师范大学 2014
[3]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社会观教育研究[D]. 代小红.新疆师范大学 2013
[4]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概念理解的演变[D]. 古艳芳.河南大学 2013
[5]重思马克思的批判理论[D]. 徐亚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6]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D]. 俎涛涛.东北大学 2011
[7]马克思从人道主义到唯物史观的转变[D]. 于亮.苏州大学 2008
[8]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源及其教育对策[D]. 陈一祥.福建师范大学 2007
[9]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 李晓敏.黑龙江大学 2007
[10]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D]. 孟高峰.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5977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研究和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背景与四阶段划分
第一节 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马克思宗教观形成的四个阶段
一、基督教信仰阶段
二、唯心主义无神论阶段
三、唯物主义无神论阶段
四、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阶段
第二章 马克思宗教观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宗教的产生根源
第二节 宗教的本质
第三节 宗教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宗教最终将消亡
第三章 马克思宗教观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我国当前宗教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加强马克思宗教观宣传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一、加大对党员、干部同志的马克思宗教观教育
二、加大对普通群众的马克思宗教观宣传力度
三、引导宗教界人士了解党的宗教政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主义生活理论的宗教之维[J]. 杨东柱. 社科纵横. 2015(09)
[2]马克思主义宗教适应观研究[J]. 杨志文. 宁夏党校学报. 2015(05)
[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J]. 卡尔·马克思. 神州学人. 2015(03)
[4]青年职业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J]. 张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5]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奠基之作——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宗教观研究[J]. 加润国. 世界宗教研究. 2014(06)
[6]马克思的宗教观及其时代价值[J]. 杨义.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10)
[7]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新探[J].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奠基之作——纪念中共中央1982年19号文件发表30周年[J]. 毛胜. 世界宗教文化. 2012(05)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主题: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纪念1982年19号文件颁布30周年[J]. 沈桂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3)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J]. 沈桂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博士论文
[1]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 司强.复旦大学 2011
[2]马克思宗教批判理论研究[D]. 邵长虎.华侨大学 2011
[3]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 赵本涛.中共中央党校 2005
硕士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及其当代观照[D]. 陈冬梅.安徽大学 2016
[2]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及影响[D]. 穆悦欣.贵州师范大学 2014
[3]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社会观教育研究[D]. 代小红.新疆师范大学 2013
[4]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实践概念理解的演变[D]. 古艳芳.河南大学 2013
[5]重思马克思的批判理论[D]. 徐亚平.湖南师范大学 2011
[6]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D]. 俎涛涛.东北大学 2011
[7]马克思从人道主义到唯物史观的转变[D]. 于亮.苏州大学 2008
[8]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探源及其教育对策[D]. 陈一祥.福建师范大学 2007
[9]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 李晓敏.黑龙江大学 2007
[10]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D]. 孟高峰.中央民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25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2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