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关键词: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人类的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着一个以老、弱、病、残、幼、愚、贫等为主体的弱势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快速转型的我国,弱势群体的“弱化”特征和趋势将会更加突出和显化。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一切资源,党和国家便提出了发挥宗教在慈善博爱、扶危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中的积极作用,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重要内容的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千百年来,因其保障弱势群体的理念特色独具、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的思想、教义在我国的穆斯林社会,尤其是穆斯林聚居的甘、宁、青等西北地区,不但深入人心,而且其举措和制度也得到了较为严格的遵循,对人际和谐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下,只要对其进行深度开掘,并赋予时代特点,使之发生创造性转换,必然会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形成全社会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关爱弱者的良好风尚,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安定祥和,各族人民平等互爱、融洽和睦,又各尽所能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伊斯兰教 保障 弱势群体 构建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6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绪论5-7
- 本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状况5-6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6-7
- 一 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7-17
- 1.1 伊斯兰教视角中的弱势群体7-8
- 1.2 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8-9
- 1.3 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思想的理论渊源9-12
- 1.4 先知穆罕默德对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的实践12-17
- 二 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和社会公德对弱势群体的保障17-28
- 2.1 伊斯兰教教义对保障弱势群体的论述17-19
- 2.2 伊斯兰教教法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制度举措19-26
- 2.2.1 保障弱势群体的宗教课税制度19-21
- 2.2.2 维护弱者的经济制度21-23
- 2.2.3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婚姻家庭制度23-25
- 2.2.4 对孤儿的抚育、权益保障制度25-26
- 2.3 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26-28
- 三 伊斯兰教关爱弱势群体的人文精神 对我国穆斯林社会的影响28-42
- 3.1 历史上广泛的社会影响28-32
- 3.2 新的历史时期深远的社会影响32-42
- 四 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的思想理念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42-48
- 注释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天蓉;曾明;;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纹饰研究[J];大家;2011年15期
2 ;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解经工作——国家宗教局在新疆召开支持伊斯兰教解经工作经验交流会[J];中国宗教;2011年06期
3 李娜;;试论伊斯兰经济思想[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2期
4 马进山;马少彪;;宗教伦理中的经济观念研究——以伊斯兰教、佛教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5 马宁;;辽金元时期呼和浩特地区的回回人与伊斯兰教的传入[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6 王文斐;;论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价值观的渗透作用[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7 陈一新;;新疆历史上伊斯兰教取代佛教统治地位原因探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8 李娜;;浅谈伊斯兰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文化的对话[J];才智;2011年19期
9 田静思;杨茂川;;伊斯兰建筑装饰的典型视觉符号探析[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10 周冬蕾;;浅谈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友德;;《清真指南》与儒家伦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洪洋;;对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些思考[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伍德勤;;伊斯兰教对旧中国穆斯林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马平;;回商伦理思想及其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吴幼雄;;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金贵;;汉文译著家对伊斯兰经济问题的阐述[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孙振玉;;从马德新的《朝觐途记》看近代西南丝绸之路[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廖大珂;;从《三宝垄华人编年史》看伊斯兰教在印尼的早期传播[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徐小凤;;对伊斯兰政党现象的一点思考[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沈玉萍;;卡力岗现象及其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闽;喜读《伊斯兰教常识问答》[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记者 叶紫;伊斯兰教协会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记者 杨月清 通讯员 马云;省伊斯兰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N];陕西日报;2008年
4 记者 程娟;市伊斯兰教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N];咸阳日报;2008年
5 记者 赵向南;省伊斯兰教第四次代表大会举行[N];山西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陈丹赤 实习生 程远鹏;贵州省伊斯兰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贵州民族报;2008年
7 记者 刘敏英;我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N];通辽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马开贤出访马来西亚回昆[N];云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课堂反犹 维也纳一教师丢掉“讲课权”[N];光明日报;2009年
10 苏宗一;江苏省宗教局突出实效做好伊斯兰教工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亚黑亚(Yahya Ould Mohamed Mahmoud);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常玢;论影响中亚稳定的两大因素:伊斯兰教与大国争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曲洪;伊斯兰教与中东宗教政治反对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黎晓武;司法救济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6 赵莹;宗教自由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朱拥政;刑事诉讼中的财产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9 敏敬;文明的多维交往[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高雄伟;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虎;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2 尤太中;简论伊斯兰教在哈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燕宁娜;宁夏清真寺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智嵬;论服刑人员权利的法律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5 丁庆宇;劳动教养人员权利及保障[D];苏州大学;2007年
6 乌日汉;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善蒙古族宗教民俗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常柏;关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玲;我国经济适用住房运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伊斯兰教保障弱势群体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3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