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文学与《圣经》
本文关键词:太宰文学与《圣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太宰治是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中国读者同样关注着太宰治,他的代表作《斜阳》、《奔跑吧,美乐斯》、《人间失格》等多次再版,成为中国人喜爱的日本作家。给人以孤独、厌世、自我否定等消极印象的太宰治,却始终在日本和亚洲年轻人的心目中保持着较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太宰文学的生命力历久不衰的原因,不仅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也是研究其人物及作品的价值所在。 日本现代文学的作家与作品研究,到了太宰治那里无疑遇到了一个不可规避的话题,那便是西方基督教及《圣经》的存在对太宰文学的影响问题。基督教自1549年传入日本之后,对社会文化、民族意识的形成和走向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太宰治不是基督教教徒,但却十分倾心于基督教。他不仅能将《圣经》中的经典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其文学理念与艺术表现中,而且一生与基督教保持着崇敬的情感和被倾倒的关系,这在日本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或许可以认为,作为小说家,太宰治实际上是以自己的文学创造,完成了西方基督教日本化的一种里程。 太宰治最初接触《圣经》,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身边朋友的影响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太宰治才逐渐走向基督精神的。有评论指出,无视《圣经》与太宰文学的关联,就无法真正读懂太宰小说。太宰治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引用了《圣经》中的语句,特别是在代表作《斜阳》中,作家把主人公和子的形象假托于耶稣基督,从而以独到的艺术手法,表现出和子为“恋爱和革命”而无所畏惧的人格精神。 以《斜阳》为中心讨论太宰文学与基督精神的关联,可以较深地走入太宰治的内心世界,发现西方的宗教意识在日本人中的存在状态。与此同时,触及现代日本人与西方宗教的微妙关系与受容方式,在源头上解读太宰小说精神与赎罪意识以及太宰其人的颓废与厌世,藉以发现太宰研究的新天地。
【关键词】:太宰治 圣经 斜阳 赎罪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313.074;B97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前言7-11
- (一) 话题的缘起7-8
- (二) 先行研究的步履8-10
- (三) 研究方法的取舍10-11
- 一、 基督教思想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影响11-14
- (一) 文化传播与文化冲突11-12
- (二) 在宗教与文坛之间12-14
- 二、 走近耶稣基督与《圣经》14-22
- (一) 独到的钟爱方式14-16
- (二) 太宰文学中的《圣经》解读16-22
- 三、 《斜阳》与《圣经》22-29
- (一) 驯良像鸽子,灵巧像蛇22-24
- (二) 背着十字架跟我走24-25
- (三) 像太阳那样活下去25-29
- 四、 基督教对太宰治的影响29-31
- (一) 独尊《圣经》的日本式立场29-30
- (二) 在基督教教义的怪圈里30-31
- 参考文献31-33
- 后记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晓君;;“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浅论官本位文化与文学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黄庆强;;从歌舞伎《忠臣藏》解读日本人生死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3 闫艳;;论日本人的“忠孝”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4 步朝霞;;从负罪感中解脱——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的跨文化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涂荣娟;;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关健,李庆霞;文化的构成与文化冲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7 牛翠萍;;透过日本文化看日本外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8 王学松;竞争意识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严婧琨;;日本国民性格矛盾性及成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郭力;;浅谈授受表达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雯霞;;再读《菊与刀》——看其现实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少东;;破解中日互信中的制约因素[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1期(总第110期)[C];2013年
4 高小岩;全美英;;复兴北京的历史文化:庆典仪式和民族凝聚力的日韩经验启发[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5 项炎;;明治宪法宪政模式选择的内在原因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英;日本儿童文学中的传统妖怪[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晓慧;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认同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7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梁若冰;毒品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述晓;论大江和莫言的故乡想象与艺术超越[D];江南大学;2010年
3 张闻笛;从日本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形成透视日本法律移植[D];吉林大学;2011年
4 白艳;俄、汉谚语中家庭价值观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鲁林;“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方坤;日本镰仓幕府政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儒学东传及对古代日本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海元;日本通俗文学的集大成之作[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晨;虚幻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太宰文学与《圣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3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