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3 09:15
本文关键词: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八世纪时,由开元三大士将密宗两部根本经典传至我国,并与一行共同开创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密宗。密宗兴起之时,也是禅宗北宗的鼎盛时期。由神秀、普寂一系为代表的禅宗北宗,在中唐时期成为了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官禅”。一行先于嵩山普寂禅师处,研习禅法,后于善无畏、金刚智处修习密法。不但参与翻译密宗根本经典《大日经》,而且作《大日经疏》,实为融汇两宗思想的关键人物。所以在一行的思想中,禅密圆融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将禅密关系的重要性、一行的禅密求学经历以及相关问题的概念作出清楚的说明。其次将一行的禅密圆融思想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论述了一行密宗理论构架的内容、特点及其所蕴含的禅密圆融性。第二部分针对一行的“本性清净”思想进行细致地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一行“庄严”思想的具体表现。第四部分阐述了一行禅密圆融思想中的“慈悲”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第五部分叙述了一行关于禅、观想与加持的修持方法。最后,通过梳理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的主要表现,总结其佛学思想的禅密圆融性,尝试评价一行禅密圆融思想在佛教史中的地位,阐明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的意义、价值与影响。
【关键词】:一行 密宗 禅宗 禅密圆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一、禅密关系问题的重要性8-9
- 二、一行显密求学经历9-10
- 三、研究成果综述10-13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13
- 五、相关概念界定13-14
- 六、文章结构说明14-15
- 第一章 一行密宗理论的构架15-26
- 第一节 一行密教理论的基本构架15-21
- 一、一行密宗理论构架的内容15
- 二、“信”与“解”15-17
- 三、“修”的佛法内涵与深密意义17-18
- 四、“悟”与“证”18-21
- 第二节 一行密宗理论构架的特点21-24
- 一、理论构架的学术特点21-23
- 二、理论构架的佛学特色23-24
- 第三节 理论构架的禅密圆融24-26
- 一、禅宗北宗的理论框架24-25
- 二、一行理论构架的禅密圆融特色25-26
- 第二章 一行“本性清净”思想及其禅密圆融特性26-36
- 第一节 “本性清净”思想的意义26-27
- 第二节 “本性清净”在佛性论中的作用27-30
- 一、心与心实相27-28
- 二、如实知自心28-29
- 三、如实知自心与“本性清净”29
- 四、小结29-30
- 第三节 “本性清净”对三密修持论的影响30-32
- 一、方便三密说30
- 二、如来三密说30-31
- 三、三密相应成佛说31
- 四、小结31-32
- 第四节 “本性清净”在“一生成佛”论中的表现32-34
- 一、一生成佛论32-33
- 二、度三阿僧祗劫33
- 三、“本性清净”在成佛论中的表现33-34
- 第五节 “本性清净”思想的禅密圆融34-36
- 一、禅宗北宗的“清净心”34
- 二、一行“本性清净”的圆融34-36
- 第三章 一行“庄严”思想的禅密圆融36-46
- 第一节 一行“庄严”思想的意义36-38
- 一、“庄严”一词在佛教中的解释36-38
- 二、一行的“庄严”思想38
- 第二节 一行“庄严”思想的表现38-42
- 一、“庄严”的曼荼罗38-40
- 二、毗卢遮那佛的“庄严”40-41
- 三、阿阁梨的庄严性41-42
- 第三节 禅宗北宗“庄严”思想的体现42-43
- 一、《楞伽经》在禅宗北宗的地位42
- 二、《楞伽经》中“庄严”思想的表述42-43
- 三、普寂禅师的“庄严”思想43
- 第四节 、一行“庄严”思想的禅密圆融43-46
- 一、“庄严”思想与“本性清净”思想的逻辑关系43-44
- 二、“庄严”思想是“本性清净”思想的升华44
- 三、“庄严”思想的禅密圆融44-46
- 第四章 一行“慈悲”与“智慧”思想的禅密圆融46-57
- 第一节 自利与利他46-48
- 一、“自利”的表述46-47
- 二、“利他”的意义47
- 三、“自利利他”的“菩萨行”47-48
- 第二节 平等的“慈悲”48-51
- 一、平等的理念48-49
- 二、“慈悲”的精神49-50
- 三、平等慈悲的思想50
- 四、慈悲思想的禅密圆融性50-51
- 第三节 “无我”的“智慧”51-54
- 一、“无我”的定义51-53
- 二、“般若”与“智慧”53-54
- 三、“无我的智慧”之意义54
- 第四节 一行“悲智双运”思想的禅密融合特性54-57
- 一、“慈悲”与“智慧”的逻辑关系54-55
- 二、一行的“悲智双运”思想55
- 三、悲、智思想的禅密圆融性55-57
- 第五章 “禅”、“观想”与“加持”57-63
- 第一节 禅宗的“禅”与密宗的“禅”57-60
- 一、北宗的禅法57-59
- 二、密宗的禅法59-60
- 第二节 “观想”与“加持”60-62
- 一、禅宗北宗的“观心”60-61
- 二、密宗的“观想”与“加持”61-62
- 第三节 一行禅法思想的圆融62-63
- 结论63-67
- 一、一行的禅密思想的圆融63-65
- 二、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的佛学地位65
- 三、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的意义与价值65-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玉春;;著名天文学家佛学家僧一行[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5期
2 蒲正信;唐密修持法门——净菩提心观初探[J];佛学研究;2002年00期
3 张树雪;;《一行著述》新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4 吴言生;楞伽妙谛印禅心──论《楞枷经》对禅思禅偈的影响[J];人文杂志;1999年01期
5 徐文明;;禅宗北宗与密教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6 吕建福;;一行著述叙略[J];文献;1991年02期
7 吴慧;;“北斗八女”考——另附汉译密教佛经中南斗北斗之汉化分析[J];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02期
8 方立天;如来禅与祖师禅[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9 史国强;;也谈一行(张遂)世系[J];文物;1982年07期
本文关键词:一行禅密圆融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4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