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3:00

  本文关键词:“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采取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道法自然”的经济思想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若干相似之处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为我”思想贯穿于道家道教之中,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从人的“利己”本性,而推出“经济人”的假设;“无为”强调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看不见的手”表明市场解决一切,它们是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显露出来的一种运行机制;由于政府本身往往是一种过于有为的干预的力量,“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会有很多麻烦。”因此,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为的领域。“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治”是一种比自由放任更高的管理境界;就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言,不论是“天人合一”还是帕累托最优,都是一种理想境界。为便于操作,“天人合一”应该像帕累托最优那样定量化、模型化、程式化;作为“道法自然”的中国古代第一哲学与“自生自发秩序”的经济学第一原则都强调万物的“自化”;太极图的阴阳运作原理可以合理的图解混合经济。论文最后对汉初无为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不管是“道法自然”还是“经济自由”都强调治理国家要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以百姓心为心”,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审慎的干预并使所有付出的人都能成为赢家。这不仅是“道法自然”所引出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经济自由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道法自然 经济自由 道家道教思想 经济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B95
【目录】:
  • 前言8-18
  • 一、 本项选题之浮现8-11
  • 二、 本研究之主要内容与结构11-13
  • 三、 本研究之创新观点13-18
  • 第一章 “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的界定18-44
  • 一、 “道法自然”及其相关论述18-31
  • (一) “道”的界定18-22
  • “道”的字源学解释18-19
  • “道”的一般含义19-20
  • 道家道教之“道”20-22
  • (二) “自然”的界定22-28
  • “自然”的考证22-23
  • 道家“自然”之理解23-26
  • “无为”即“自然”:关于“自然”的另一种说法26-28
  • (三) “道法自然”是老子千古不易的密语28-31
  • 二、 经济自由及其相关论述31-37
  • (一) 经济自由的界定31-33
  • (二)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进程33-36
  • (三) 经济自由的本质36-37
  • 三、 学术界对“道法自然”经济思想的研究37-38
  • 四、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渊源38-44
  • 第二章 人性之“自然”:为我与利己44-70
  • 一、 道家道教对人的本性理解:为我44-57
  • (一) 为我:道家一贯的人性观45-55
  • 杨朱45-49
  • 老子49-53
  • 庄子53
  • 韩非53-54
  • 司马迁54-55
  • (二) “承负”说:相互连承和谐关系的理解55-57
  • 二、 经济自由主义论人的本性:利己57-70
  • (一) 利己:放诸四海而皆准57-61
  • (二) 情感共鸣:利己与利他的统一61-70
  • 第三章 关于运行机制:“无为”与“看不见的手”70-94
  • 一、 “无为”70-78
  • (一) “无为”的基本含义70-71
  • (二) “无为”是一种思维方式71-74
  • “无为”思维方式的几种基本格式71-73
  • “无为”思维方式的意义73-74
  • (三) “无为”的内涵74-77
  • (四) 动其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77-78
  • 二、 “看不见的手”78-94
  • (一) “看不见的手”78-80
  • (二) “看不见的手”的涵义:市场解决一切80-88
  • 主张自由放任:80-82
  • 价格机制82-84
  • 信息机制84-86
  • 对“投机”和“保险”的认识86-88
  • (三) 亚当.斯密悖论88-89
  • (四) “看不见的手”的意义89-94
  • 第四章 关于运行环境:“无为而治”与政府干预94-120
  • 一、 政府干预94-105
  • (一) 政府的定义94-95
  • (二) 诺思悖论95-96
  • (三) 政府的义务96-100
  • (四) 政府干预不能过多100-102
  • (五) 政府的经济职能102-105
  • 二、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105-116
  • (一) “无为而治”的表述105-106
  • (二) “无为而治”的内涵106-112
  • (三) 对“无为而治”的正确理解112-115
  • (四) “无为而治”是救世术115-116
  • 小结: “无为”之益116-120
  • 第五章 关于运行结果:“天人合一”与帕累托最优120-138
  • 一、 “天人合一”120-131
  • (一) 中国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传统121-122
  • (二) 道法自然终归“天人合一”122-126
  • (三) 中国传统文化之归宿126-131
  • 二、 帕累托效率131-134
  • 三、 小结:殊途而同归?134-138
  • 第六章 “道法自然”与自生自发秩序138-156
  • 一、 道的自组织观138-141
  • (一) 天下第一与龙138-139
  • (二) 道与秩序139-141
  • 二、 自生自发秩序141-150
  • (一) 重农主义与自生秩序142-143
  • (二) 亚当.斯密与自然秩序143-146
  • (三) 哈耶克与自生自发秩序146-148
  • (四) 自生自发秩序的逻辑步骤148-150
  • 小结: 依乎“天理”150-156
  • 第七章 市场经济太极图解156-176
  • 一、 阴阳和太极图156-162
  • 二、 政府市场--混合经济162-166
  • 三、 市场经济太极运行图166-171
  • 四、 为什么要强调经济自由?171-176
  • 第八章 汉初无为模式的经济分析176-204
  • 一、 汉初无为模式176-177
  • 二、 无为模式:汉初政策的必然选择177-182
  • (一) 文化自身内在的发展机制177-178
  • (二) 汉初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所决定178-180
  • (三) 刘邦楚沛集团的文化地缘背景180-182
  • 三、 无为模式的制度框架182-192
  • 四、 无为模式的具体内容192-194
  • 五、 无为模式的局限性194-204
  • 结束语204-206
  • 参考文献206-218
  • 后记218-2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凤;;析卢梭“自然状态”与老子“小国寡民”[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4期

2 君扬;;无为而High[J];流行歌曲(e乐族);2007年10期

3 王传发;;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观评析[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4 路红梅;;老子之“道”的人生本体意蕴[J];理论学刊;2006年11期

5 徐加利;;老子矛盾思想新解[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纵笔天地间 道法自然中[J];侨园;2007年06期

7 沈进国;;道法自然与中国画[J];美与时代(下);2010年05期

8 王锡斌;;道法自然——新中式家具设计哲学探析[J];装饰;2011年03期

9 田园;;老子人际传播思想“四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树人;;道家的视野、境界与情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昱;;“道法自然”略疏[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曾勇;;“道法自然”的生命意蕴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李远国;;道法自然观的现代阐释[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王晓兴;;论道法自然的社会批判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吴亚平;;“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者丽艳;胡海明;;道家“物我为一”的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本文编号:377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7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