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认同:十九世纪美国基督新教来华女传教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3:09
本文关键词:角色认同:十九世纪美国基督新教来华女传教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关注女性与基督教传播的结合研究,以女传教士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认同为切入视角,以山东省内美国女传教士慕拉蒂活动做个案研究,揭示出极具性别色彩的“心理认同”如何影响女性确认自己的角色以及选择和从事海外传教事业。文章认为美国19世纪特殊时代社会背景产生的女性思潮促使女传教士产生了有别于旧式妇女的角色认同,女性意识由此空前得到提升,为寻找新的职业空间,发挥女性特质的独特作用,女性有勇气走出家墙,,选择海外传教作为其职业生涯。传教结构的父权化使女传教士在拓展其事业领域时不可避免地与男性传教士产生一定程度地矛盾与冲突。对于性别角色不同程度的认同导致了女传教士各异的行事风貌,而她们在工作中的不同表现也影响了她们在美国教会界和妇女界的形象。女传教士面对中国妇女和中国文化产生的心理认同颇为复杂。一方面她们对中国妇女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救赎感,但自身的文化优越感也影响了她们的角色行事,使其与中国妇女建构的性别空间无法处于对等状态。美南浸会女传教士慕拉蒂在华服务39年,其事迹鲜明地表现了女性特质在从事海外传教事业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关注她在不同情景下的认同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理念、挣扎、行事,将有利于我们深描女传教士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女传教士 慕拉蒂 心理认同 角色认同 性别认同 文化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51;B97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导论7-16
- 研究缘起及研究现状7-14
- 选题意义及主要材料概述14-16
- 第一节 慕拉蒂: 作为一个故事的叙述16-21
- 一、慕拉蒂生平述略16-19
- 二、《新慕拉蒂传记》: 零星的中国印象19-21
- 第二节 走出家墙: 新女性的角色认同21-27
- 一、以社会为家: 19世纪美国妇女的性别理想21-23
- 二、理念与选择: 慕拉蒂的187323-27
- 第三节 挑战男权: 女传教士的性别认同27-33
- 一、事业实践: 女性的角色证明27-28
- 二、调和的艺术: 慕拉蒂的女性特质28-33
- 第四节 妇女空间: 女传教士的文化认同33-39
- 一、姐妹情(sisterhood)?: 难以厘清的纠结33-35
- 二、爱与同情: 慕拉蒂和山东妇女35-39
- 参考资料:39-54
- 附录: 慕拉蒂传教经历概述54-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的论文56-5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曾海田;论性别角色观念和男女平等[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3 吴宁;早期基督新教传教士夫人在澳门的活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周蕾;近五年中国近代妇女史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3期
5 薛菁;近代教会女学与中国传统女教──兼及中国妇女解放[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6 王翔;美国传教士笔下的海南──《棕榈之岛──海南概览》评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群芳;近代来华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形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叶俊杰;埃里克森的认同概念与心理历史学[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9 辛俊玲;近代烟台教会学校述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陈永胜,陆丽青,梁恒豪;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角色认同:十九世纪美国基督新教来华女传教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