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女性佛事组织运行中的教育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1:15
本文关键词:贵州屯堡女性佛事组织运行中的教育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屯堡人自明朝迁入贵州以来,就不断与周边的其他民族或族群发生着交往,在这样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空间里,屯堡人在接受和容纳各种外来价值的同时,又较好地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作为移民社区的屯堡是靠什么力量来延续自己的文化和整合社会的?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本研究也试图为其它有着相似特征的民族或族群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建立有效机制来传承自己的文化提供一种借鉴。 本研究以女性佛事组织为切入点,着眼于学校以外的教育,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为了便于开展调查,经过比较分析,作者选定具有代表意义的九溪村为田野考察点,整个研究过程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整理和功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九溪女性佛事组织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首先,从历史渊源、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几个方面对九溪村落进行描述,揭示了佛事组织的文化生态背景。然后通过个案访谈、观察、资料收集等形式着重从结构特征、主要活动、活动中的文本入手全面考察佛事组织的运行机制,从而得出佛事组织是一个同地域、同性别、同年龄段群体的结论,并且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村落周期性的佛事活动或日常宗教生活中,它具有传递族群文化、促进品德养成与维护村落秩序、培养情感等教育功能。 在此基础上,探讨佛事组织教育功能是如何实现的问题,着重分析了它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认为佛事组织具备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等教育发生的要素,它的教育方式是以言语传递和在行动中学习为主,并由此在情感因素对教育的作用、教育公平、德育、教育的文化差异性几方面探讨了佛事组织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最后,文章揭示出女性教育与屯堡族群意识强化间的联系,分析了佛事组织整合屯堡社会的现实意义,认为佛事组织超越了人们事先的期望,以其客观产生的教育功能成为屯堡社区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满足了个体社会化和社会建构的需要,是屯堡人建立起来的以适应自然环境、应对外来文化的一种长效机制。
【关键词】:屯堡 佛事组织 教育功能 九溪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导论6-12
- 一、问题提出6-7
- 二、文献综述7-10
- 三、研究设计10-12
- 第一章 田野考察:九溪屯堡村落佛事组织的运行机制12-25
- 一、九溪村落概述12-17
- 二、九溪佛事组织的运行机制17-25
- 第二章 佛事组织的教育功能25-33
- 一、对教育功能的理解25-26
- 二、族群文化的传递26-29
- 三、品德的养成与秩序的维护29-31
- 四、情感的培养31-33
- 第三章 佛事组织教育功能的实现33-39
- 一、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33-34
- 二、佛事组织的教育方式34-35
- 三、佛事组织对现代教育的启示35-39
- 第四章 佛事组织对屯堡社会的作用39-42
- 一、女性教育与屯堡族群意识的强化39-40
- 二、佛事组织对屯堡社会的整合40-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48
- 后记4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舒慧敏;贵州黎平侗族河歌传承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贵州屯堡女性佛事组织运行中的教育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8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