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20:07

  本文关键词: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于道显,山东文登人(今山东省文登市),号离峰子,师从全真高道刘处玄,作为全真道第三代弟子,名盛于金末。据考证,于道显生于金大定七年(1167),仙逝于金开兴元年(1232),二十岁之前即已拜师刘处玄,并先后修道传教于河北、河南一带,以“战睡魔”的苦修方式著称于世,著有《离峰老人集》两卷。 本文主旨在于考证于道显的生平事迹和阐发其内丹心性思想。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从出家、修道、弘道、著作四个方面,对于道显的生平事迹及修道历程作了全面的考证。于道显师从刘处玄,曾于河北、河南修道传教,并先后收李志常、孙伯英、王志明、卫致夷等为弟子。著有《离峰老人集》两卷,其中的诗词的主题多以抒情与阐道为主,通过对这些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了解于道显的心路历程与修道境界。第二部分主要对于道显内丹心性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探讨,其中主要分为师承影响与三教渊源两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具体来阐述于道显的心性思想,主要从明心见性与清静自然两个方面来阐述,并将其心性思想特色概括为“拂尽纷纷心上境,修成默默性中玄”、“玄元至道本无言,恬淡清虚尽自然”。第四部分讲的是于道显诗词中所彰显出来的丹道理论,主要从先性后命、功行双全以及修炼方式等三个方面对其丹道理论作了分析。
【关键词】:于道显 全真道 心性学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引言8-10
  • 第一章 生平事迹10-23
  • 一、出家10-11
  • 二、修道11-14
  • 三、弘道14-21
  • 四、著作21-23
  • 第二章 理论渊源23-28
  • 一、师承影响24-26
  • 二、三教渊源26-28
  • 第三章 心性思想28-37
  • 一、拂尽纷纷心上境,修成默默性中玄28-32
  • 二、玄元至道本无言,,恬淡清虚尽自然32-37
  • 第四章 丹道理论37-43
  • 一、先性后命37-39
  • 二、功行双全39-41
  • 三、修炼方式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试述早期全真道与仙学内丹思想之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温玉成;全真道在洛阳[J];中国道教;1988年04期

4 张应超;郝大通——全真华山派开派祖师[J];中国道教;1993年04期

5 张继禹;在全国性宗教团体学习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J];中国道教;1995年04期

6 郭武;全真大师李志常传略[J];中国道教;1998年01期

7 张晓松;论马钰在全真教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道教;2004年03期

8 尹志华;;丘处机与全真道在燕京的发展[J];中国道教;2005年06期

9 刘永海;;论《甘水仙源录》的史料价值[J];中国道教;2008年01期

10 舒焚;金全真道及其创始人王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廷琦;金元全真心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于道显内丹心性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1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