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破邪论要诠通说

发布时间:2017-05-24 22:09

  本文关键词:破邪论要诠通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破邪论》是唐初法琳法师撰写的一部旨在“破邪显正”的有关护法的佛学论著。本学位论文通过确定《破邪论》的底本、参校本,对元典进行标点、校注,试图最大可能恢复该作品的原貌。通过对《破邪论》作者法琳法师的生平经历及其作品的研究,结合唐初的时代背景,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挖掘该论著的主要思想和结构以及它所体现的文学价值。 本学位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通说部分。属于笔者对《破邪论》这部文献所作的综论,包括: (一)法琳法师的生平经历、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及其传世的作品,力求知人以论世。 (二)《破邪论》之所以问世的原由。通过唐初帝王对儒释道三家所持态度和政策的对比,结合佛教与王道政治的相互关系,其与儒、道两家思想体系的矛盾与冲突,探求《破邪论》问世的必然性。 (三)《破邪论》的思想与结构。其思想涉及到忠孝伦理观、夷夏之辨、因果报应论等,其结构则为凸显其思想而构设,即以序言为先导,正文为主干,由启而及论,贯穿起佛道论争的历史与现实的基本线索与焦点所在。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儒、释、道三教的关系和思想发展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破邪论》的文学价值。《破邪论》是一部以骈体文为主导形式写成的佛学论著,通过启、论诸体裁的组配融汇,各种文学手段的巧妙运用,显现出论说文骈体化和诗化的文学特色和独有价值来。 (五)《破邪论》校注说明。 二、要诠部分,即笔者对《破邪论》全书进行校勘、标点、分段、注释。校勘以1986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华大藏经》中收录的《破邪论》为底本,选取《宋碛砂藏经》(影印本)、和《大正新修大藏经》所载的《破邪论》作参校本,并参考《敦煌宝藏》所收《汉法本内传》残卷,尽最大努力恢复《破邪论》的原貌。标点则力求使句意清楚明了,有利于今人阅读和理解。分段则客观显示出全文整体结构和层次。注释以通篇形式进行,力求准确明晰。
【关键词】:《破邪论》 法琳 忠孝伦理观 夷夏之辨 因果报应论 文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8;I20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破邪论》通说6-26
  • 一、作者略历6-9
  • 二、《破邪论》问世的必然性9-12
  • 三、《破邪论》的思想和结构12-20
  • (一) 《破邪论》中佛儒有关忠孝伦理思想的论争12-16
  • (二) 《破邪论》中佛儒两家的夷夏之辨16-18
  • (三) 《破邪论》中因果报应论思想的体现18-19
  • (四) 《破邪论》的编排结构19-20
  • 四、《破邪论》的文学价值20-23
  • (一) 对偶精妙20-21
  • (二) 用典博洽21-22
  • (三) 词采斐然22-23
  • (四) 驳论手法纯熟23
  • 五、校注说明23-26
  • 《破邪论》要诠26-135
  • 《破邪论》卷上26-90
  • 《破邪论》卷下90-135
  • 参考文献135-1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邹林珊;;以佛教法相解析孟子心性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金小方;试论佛教的生命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存娟;;伦理:道教神仙信仰的精神实质[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志刚;;共建和谐世界的“中国经验”——中国前辈学者探索成果评述[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匡长福;;宗教在构建北京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建升;;苏轼词编年补正[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荣华;;萧观音《回心院》是否为“词”[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刘治立;;唐朝时期的北石窟寺蠡测[A];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论文集(下)——2002年麦积山石窟艺术与丝绸之路佛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10 刘华德;;十架与莲花[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苏婕;青岛市宗教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及环境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邓婷;唐代古琴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破邪论要诠通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92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