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29 21:13

  本文关键词: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作为文殊道场的尊崇地位,被广大佛教徒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格鲁派自明代首次传入,就一直作为汉、藏、满、蒙等各族人民交流的重要纽带,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收集和阅读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试图能够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对于五台山格鲁派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一)简述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兴起和发展。五台山文殊信仰自唐朝兴起之初就与吐蕃建立了联系,到元代八思巴朝拜五台山之后又开始与藏传佛教相结合。(二)简述明代五台山格鲁派的传入及初步发展。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朝拜五台山,标志着格鲁派与五台山正式建立起联系。(三)简述五台山格鲁派在清朝鼎盛时期的发展。清朝前期诸帝多次大规模巡幸五台山,使得五台山格鲁派在清朝前期达到了鼎盛。(四)简述清代五台山格鲁派的寺院体系,清代五台山格鲁派的寺院体系从顺治朝时开始建立,到乾隆朝时已基本形格鲁派四大活佛系统中的达赖与章嘉两系共同管理五台山的局面。(五)简述五台山格鲁派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民国时期五台山格鲁派由于受日军入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逐渐走向衰落。(六)简述民国时期五台山格鲁派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沟通汉藏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综上所述,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从明代开始正式传入,到清代达到鼎盛,僧侣人数不断增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最终使五台山发展成为内地唯一一处兼具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宗教圣地。至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五台山格鲁派的发展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但以七世章嘉活佛和江赞桑布等为首的五台山格鲁派领袖在维护中央政府和蒙藏地区的关系方面仍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以能海法师和法尊法师为代表的格鲁派高僧则在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热潮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对于我国目前的民族宗教工作,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格鲁派 五台山 发展 章嘉 扎萨克大喇嘛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引言8-13
  • 一、选题的原因和意义8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掌握程度8-12
  • 三、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方法12-13
  • 第二章 明代格鲁派首次传入五台山13-23
  • 一、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及对藏区的影响13-17
  • 二、明代五台山格鲁派的初步发展17-23
  • 第三章 清代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兴盛23-32
  • 一、清代诸帝和五台山格鲁派23-28
  • 二、清代五台山格鲁派寺院体系28-32
  • 第四章 民国时期格鲁派在五台山的衰落32-41
  • 一、民国时期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32-36
  • 三、民国时期五台山与汉藏政治文化交流36-41
  •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喜饶尼玛;;民国时期出席全国性政治会议的西藏地方代表[J];中国藏学;1989年02期

2 陈楠;明代藏传佛教对内地的影响[J];中国藏学;1998年04期

3 吴兆波;清朝皇帝西巡五台山──从清宫藏五台山档案史料谈起[J];佛教文化;1998年04期

4 周润年;;历世章嘉活佛与藏传佛教的联系[J];法音;1989年10期

5 温金玉;五台山藏传佛教与民族团结[J];法音;2003年02期

6 扎洛;吐蕃求《五台山图》史事杂考[J];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7 陈柏萍;;清代章嘉活佛的地位和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陈波;;清代五台山:一个历史人类学的观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尚全;;法尊法师在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国武;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对藏政策及接管措施[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改萍;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发展及影响[D];西北大学;2004年

2 宋宇;清政府对五台山藏传佛教的管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隆瀚;法尊法师在沟通汉藏佛教交流方面的贡献[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405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