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佛典的翻译和编辑中存在的中国化问题
本文关键词:六朝佛典的翻译和编辑中存在的中国化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经典 编辑 中国化问题 汉译 疑经 鸠摩罗什 印度 六朝时代 密切相关
【摘要】:正笔者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从多种角度考察六朝时代,尤其是五世纪至六世纪汉译经典翻译和编辑的具体状态。此与印度原典进行汉译时发生变化的要素究竟为何的问题密切相关。本文将针对印度的佛典在翻译为汉语并得到继承和受容之际,围绕经典所发生的中国化(Sinification)乃至中国民族化、本土化的问题进行若干考察与探究。
【作者单位】: 日本京都大学;杭州佛学院;
【关键词】: 翻译 经典 编辑 中国化问题 汉译 疑经 鸠摩罗什 印度 六朝时代 密切相关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笔者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从多种角度考察六朝时代,尤其是五世纪至六世纪汉译经典翻译和编辑的具体状态。此与印度原典进行汉译时发生变化的要素究竟为何的问题密切相关。本文将针对印度的佛典在翻译为汉语并得到继承和受容之际,围绕经典所发生的中国化(Sinification)乃至中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剑平;;玄奘与《说无垢称经》的传译[J];宗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刘丛如;吴向军;;论《圣经》英译及其重要版本[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3 李德山,金敏求;中国古代佛经的来源及其翻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6期
4 大洞龙明;丁淑君;;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的生涯(演讲提要)[J];敦煌研究;2008年02期
5 程小娟;;《教务杂志》中“God”汉译讨论研究[J];圣经文学研究;2009年00期
6 吕萍;浅析传教士的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7 邵璐;中国佛经译场的回顾及其对当今佛籍整理的启示[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聂鸿音;;《仁王经》的西夏译本[J];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9 林克智;;漫话——佛经的语体翻译[J];法音;1989年01期
10 宋巧燕;《古兰经》在我国的翻译流传[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戈番;;早期佛教汉译——论安世高的翻译(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Paul Harrison;;重嵌钻石——关于鸠摩罗什汉译《金光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几点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陈连山;;从“小说家言”到“神话之渊府”——中国现代神话学对《山海经》经典地位的塑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余雷;;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季羡林;;鸠摩罗什时代及其前后龟兹和焉耆两地的佛教信仰[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6 马德;;敦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与中国南系佛教艺术散论——兼论南北“丝绸之路”有关问题[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姜涛;;略论早期(二-四世纪)的龟兹佛教[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辉;;《宿曜经》汉译版本之汉化痕迹考证[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马通;;论关里爷的历史地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何鑫;付伟;;由佛教写经看中日历史文化交流[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平;《杂阿含经》的汉译与流传[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雨山;略论佛典汉译的译场组织[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特约记者 胡秋香;《佛教翻译大使鸠摩罗什传》出版[N];阿克苏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温金玉;中日佛教界共同纪念鸠摩罗什诞辰1660周年[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李平晔;发行量最大的书籍 圣经[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余秋雨;西天梵音[N];大同日报;2008年
7 王耀;南郭寺佛教文化探源[N];天水日报;2005年
8 云冈石窟研究院 张焯;徐州高僧与云冈石窟[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闻性真;中国古代有哪些“经”[N];北京日报;2002年
10 马旷源;毕摩经亟待抢救[N];云南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东柱(KIM DONGJU);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郭迎春;《涅i镁返暮阂爰澳鵬眯叛鲅芯縖D];四川大学;2005年
3 阮氏金凤(释严莲);龙树中观思想在华流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丹;《大乘大义章》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斯塔;本体、方法、境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史文;禅观影像论[D];复旦大学;2006年
8 达默迪纳;老庄著作和巴利语佛经若干词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桑大鹏;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任平山;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汉唐佛教戒律传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赵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及其意义[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3 马丽;论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历史贡献[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垂亮;论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冉;格义定义及分期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解兴华;《大乘大义章》试析[D];西南大学;2007年
7 丁瑾;浅析鸠摩罗什与义净佛经翻译的异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梁富国;竺法护与鸠摩罗什入华传教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南魁;佛教宇宙论的中国化[D];辽宁大学;2012年
10 曹寻真;非汉籍高僧与早期中国佛学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0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0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