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环境-经济效率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1:44
   近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并维持了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伴随着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环境危机同样愈演愈重。随着国内雾霾事件频发,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引发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中央政府及各地区地方政府持续颁布了大量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这些政策的结果不仅关系着能否改善地区空气质量,还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中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政策效率进行评估与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护工作的推进提供政策参考。本文首先从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评估标准和“价值”评估标准出发,确定了中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评估的具体目标。继而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提出了用以评价区域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环境-经济效率规划模型,并得到了可以同时兼顾地方政府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绩效评估方法。同时,该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地方政府一段时期内的政策偏好,对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赋予不同的权重,使得评价范围更加灵活。评价结果显示,如果将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赋予相同的政策偏好,环境效率低下是造成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环境-经济绩效偏低的主要原因。随后,由于上文得到中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环境-经济效率中,不仅包含了相关政策效率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影响,还包含了环境因素、统计因素等方面对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取出政策效率水平,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将环境因素、统计噪音从大气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效率中提出,并最终得到纯粹的管理效率,即政策效率。研究结果发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率结果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环境-经济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率的计算不仅能够明确某一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绩效排名,更有助于对某一地区进行一段时间内的动态分析,从而为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但是,如何科学地挖掘影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经济效率的环境因素,又成为本项研究的又一目标。因此,本研究从政策网络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演进特征以及形成的政策网络结构,总结了能够影响中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经济效率的环境因素:政策权力因素、行为策略因素以及社会资本因素。这三类环境因素最终被量化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业增加比”、“服务产业增加比”、“能源依赖度”以及“政府影响力”等具体指标,为上文提到的随机前沿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为了进一步探讨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率的异质性,本文在所建立的环境-经济DEA模型的基础上,对Malmquist指数模型进行了改进。接着对中国省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率的异质性进行了动态分析,计算了省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Malmquist指数变动、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并在此基础进行了地区性的Malmquist指数以及其他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城市技术进步带来的“前沿面移动效应”对效率整体变化起到了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的城市的技术效率是下降的,也就是说西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技术效率因素对整体政策效率变动的正向促进作用不足。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124;D63;X51
【部分图文】:

空气污染物,排放量,指数标准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染带。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和四川、重庆的某些地区所产生的污染比长江三角区域都还要严重。新空气指数标准监测的城市中,90.1 个百分点的城市都超过了标准,只有 16 个城市满足平均空气质量的指标,整个国家只有 241 天满足了指标。未达标的比例超过 34%,各地区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如图 1-1 所示。

路线图,路线图,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目标,示意图,政策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种方式,来达到政策效果。这个环节中间,事实分析起到主要的带头作用,是一种正方向的政策逻辑演示。所以,若想要实施政策评估分析,就必须要按照它的逻辑。如果在实施政策后,政策效果无法与政策工具挂钩,则政策工具无法与政策目标挂钩,政策目标无法与政策问题挂钩,政策问题也无法追溯到对政策价值,就表示这项政策就失去了效果,没有了引领能力以及信任度。所以按照公共政策的回溯性,政策评估就需要回到原先的位置,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照事后评估价值的方式实现从政策效果发展到政策目标最后立足于政策价值的反向分析。通过理性的事实评估从而来执行非理性的价值判定。价值评价将政策问题当作了评价的逻辑开始点,将有关的事实因素当成是评价的根据,判定政策能否达到社会中相关群体的收益要求,能否得到需要的价值。关于政策效果的价值判定还是需要把事实因素当成是评价的逻揖起点,但此时的事实因素很多都是在事实评价之中,这个判定过程的关键点就是需要严格分析政策的真正效果和潜在效果,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然后给政策整体效率作出评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雨飞;;公共政策量化分析:研究范式转换的动因和价值[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8期

2 王敏;张晓平;;基于PCA-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 查建平;王挺之;;环境约束条件下景区旅游效率与旅游生产率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5期

4 张永安;邬龙;;基于政策计量分析的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现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年01期

5 王延杰;;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配合[J];经济与管理;2015年01期

6 张煊;王国顺;王一苇;;生态经济效率评价及时空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7 高树婷;苏伟光;杨琦佳;;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中国区域排污费征管效率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2期

8 梁伟;朱孔来;姜巍;;环境税的区域节能减排效果及经济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14年01期

9 杨凯;王要武;薛维锐;;区域梯度发展模式下我国工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与对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10 孙慧宗;秦卫波;;中国环境污染控制经济激励政策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树习;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8年

2 陈玉龙;基于事实与价值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4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