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及超双疏氧化锌薄膜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8 04:19
采用水热合成法对钛片表面进行疏水性改性,获得具有不同表面湿润性的ZnO薄膜,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的ZnO微纳米粒子,结合PDMS制备了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的ZnO-PDMS薄膜,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表面湿润性等表征分析,以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为作用对象,以生物被膜黏附率、被膜菌菌落总数、被膜微观形貌、生物被膜表面活死菌分布等指标表征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了薄膜微观形貌和表面特殊湿润性对抑制生物被膜性能的影响极其作用机理。1.采用水热合成法在钛片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湿润性的ZnO薄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热合成过程中,钛片与ZnO之间以化学键力结合,并参与了ZnO的水热合成反应。不同反应液浓度制备的ZnO均为六方纤锌矿型,且制备的薄膜由不同形貌的ZnO纳米棒组成。当反应液浓度为0.020 mol/L时,制备的ZnO薄膜具有表面疏水性。2.改变水热反应物的浓度可获得具有不同湿润性的ZnO薄膜,以腐败希瓦氏菌为作用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在具有疏水性的表面生长速度较慢,薄膜表面的被膜菌总数较少,提高ZnO薄膜的疏水性能,有利于抑制腐...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生物被膜
1.1.1 生物被膜的定义
1.1.2 生物被膜的形成
1.1.3 生物被膜检测方法
1.2 水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生物被膜的污染及危害
1.3 抑制生物被膜的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影响薄膜材料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因素
1.4.1 材料表面湿润性对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响
1.4.2 薄膜表面负载的抑菌物质对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响
1.5 抗生物被膜薄膜的构建
1.5.1 超双疏薄膜的构建及薄膜表面湿润性改性方法
1.5.2 纳米ZnO薄膜的构建及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ZnO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水热合成法制备ZnO薄膜
2.3.2 钛片及ZnO薄膜的表征
2.3.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钛片及ZnO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2.4.2 ZnO薄膜的FT-IR表征分析
2.4.3 钛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2.4.4 ZnO薄膜的TEM表征
2.4.5 ZnO薄膜的SAED和 EDX表征
2.4.6 钛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表面湿润性表征
2.5 小结
第三章 ZnO薄膜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和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养
3.3.2 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粘附率
3.3.3 超声波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的菌落生长曲线
3.3.4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SEM表征
3.3.5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3.3.6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测定
3.3.7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测定
3.3.8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细菌代谢活性的测定
3.3.9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3.3.10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总蛋白的SDS-PAGE电泳表征
3.3.11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测定
3.3.12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粘附率与生长曲线
3.4.2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微观形貌的变化
3.4.3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3.4.4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变化
3.4.5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变化
3.4.6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变化
3.4.7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总蛋白含量分析
3.4.8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总蛋白的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3.4.9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超双疏ZnO-PDMS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棒状ZnO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4.3.2 绒球状ZnO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4.3.3 花状ZnO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4.3.4 超双疏ZnO微纳米粒子的改性
4.3.5 超双疏ZnO-PDMS薄膜的制备
4.3.6 ZnO微纳米粒子及ZnO-PDMS薄膜的表征
4.3.7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ZnO微纳米粒子的XRD表征分析
4.4.2 ZnO微纳米粒子的FT-IR表征分析
4.4.3 ZnO微纳米粒子的SEM表征分析
4.4.4 ZnO微纳米粒子的TEM表征分析
4.4.5 ZnO微纳米粒子的SAED和 EDX表征分析
4.4.6 ZnO-PDMS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4.4.7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4.4.8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表面湿润性表征
4.5 小结
第五章 超双疏ZnO-PDMS薄膜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养
5.3.2 超声波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菌落的生长曲线
5.3.3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5.3.4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5.3.5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5.3.6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活细菌代谢活性的测定
5.3.7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5.3.8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测定
5.3.9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生长曲线
5.4.2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观形貌
5.4.3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西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5.4.4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变化
5.4.5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代谢活性
5.4.6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总蛋白含量分析
5.4.7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应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44311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生物被膜
1.1.1 生物被膜的定义
1.1.2 生物被膜的形成
1.1.3 生物被膜检测方法
1.2 水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生物被膜的污染及危害
1.3 抑制生物被膜的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影响薄膜材料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因素
1.4.1 材料表面湿润性对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响
1.4.2 薄膜表面负载的抑菌物质对其生物被膜抑制性能的影响
1.5 抗生物被膜薄膜的构建
1.5.1 超双疏薄膜的构建及薄膜表面湿润性改性方法
1.5.2 纳米ZnO薄膜的构建及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ZnO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水热合成法制备ZnO薄膜
2.3.2 钛片及ZnO薄膜的表征
2.3.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钛片及ZnO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2.4.2 ZnO薄膜的FT-IR表征分析
2.4.3 钛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2.4.4 ZnO薄膜的TEM表征
2.4.5 ZnO薄膜的SAED和 EDX表征
2.4.6 钛片及其表面ZnO薄膜的表面湿润性表征
2.5 小结
第三章 ZnO薄膜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和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养
3.3.2 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粘附率
3.3.3 超声波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的菌落生长曲线
3.3.4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SEM表征
3.3.5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3.3.6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测定
3.3.7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测定
3.3.8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细菌代谢活性的测定
3.3.9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3.3.10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总蛋白的SDS-PAGE电泳表征
3.3.11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测定
3.3.12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粘附率与生长曲线
3.4.2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微观形貌的变化
3.4.3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3.4.4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多糖粘附素的变化
3.4.5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的变化
3.4.6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代谢活性变化
3.4.7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总蛋白含量分析
3.4.8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总蛋白的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3.4.9 ZnO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3.5 小结
第四章 超双疏ZnO-PDMS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棒状ZnO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4.3.2 绒球状ZnO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4.3.3 花状ZnO微纳米粒子的制备
4.3.4 超双疏ZnO微纳米粒子的改性
4.3.5 超双疏ZnO-PDMS薄膜的制备
4.3.6 ZnO微纳米粒子及ZnO-PDMS薄膜的表征
4.3.7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ZnO微纳米粒子的XRD表征分析
4.4.2 ZnO微纳米粒子的FT-IR表征分析
4.4.3 ZnO微纳米粒子的SEM表征分析
4.4.4 ZnO微纳米粒子的TEM表征分析
4.4.5 ZnO微纳米粒子的SAED和 EDX表征分析
4.4.6 ZnO-PDMS薄膜的XRD表征分析
4.4.7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的SEM表征分析
4.4.8 PDMS薄膜及ZnO-PDMS薄膜表面湿润性表征
4.5 小结
第五章 超双疏ZnO-PDMS薄膜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培养
5.3.2 超声波平板计数法测定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菌落的生长曲线
5.3.3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观形貌表征
5.3.4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CLSM表征
5.3.5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5.3.6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活细菌代谢活性的测定
5.3.7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5.3.8 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中ATP和 AKP酶活性的测定
5.3.9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生长曲线
5.4.2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微观形貌
5.4.3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西瓦氏菌生物被膜CLSM表征
5.4.4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含量变化
5.4.5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代谢活性
5.4.6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总蛋白含量分析
5.4.7 ZnO-PDMS薄膜表面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的ATP和 AKP酶活性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应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44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404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