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微球型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及调控

发布时间:2017-03-21 05:02

  本文关键词:微球型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及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魔芋葡甘聚糖(KGM)是一种水溶性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备作为理想生物材料的优良特性。本课题以魔芋粗粉为原料,提取精制出KGM,制备出KGM微球颗粒,建立了完整的制备工艺,用于生物分离介质和细胞培养微载体。采用醇洗的方法制备了纯度在85%以上的KGM精粉,去除了魔芋粗粉中含有的绝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包括可溶性糖、色素和粗蛋白等。此外,针对KGM水溶液粘度大(2320 mPa.s,1% KGM)、难以分散成球的不足,选用化学降解法,对KGM分子进行了降解,降解后的KGM分子量集中在20 kD-40 kD,粘度下降至200~300 mPa.s(12%KGM)。采用搅拌悬浮法制备了两种不同交联度(25%和50%)的KGM脱盐微球介质,两种微球形貌规整,筛分后的平均粒径为150μm。两种KGM微球对球状蛋白的分离范围分别为1 kD-10 kD和4 kD-30 kD。利用这两种KGM微球介质对蛋白质溶液进行了脱盐,最终获得的蛋白回收率均在95%以上,脱盐效果与商品化葡聚糖介质相当。经测定,KGM微球介质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耐受高温高压,在多种常用的液体缓冲液中能够保持稳定。对KGM微球用二乙氨乙基盐酸(DEAE-HCl)进行修饰,制备了细胞培养微载体。利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微载体上细胞生长密度的微载体粒径、配基密度、魔芋浓度、交联度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九组预测参数。根据实际操作条件以及进一步细胞培养验证,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魔芋浓度为12%,交联度为25%,粒径大小]60-212μm,配基添加量为0.5 g/g,将这种优化后的KGM微载体命名为A-KGM-1225。静态培养中,Vero细胞在A-KGM-1225上铺展迅速;培养48 h后的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Vero细胞在A-KGM-1225上的肌动蛋白表达量比在商品化葡聚糖微载体上表达得更多。微载体的悬浮培养中,A-KGM-1225上Vero细胞的平台期比葡聚糖微载体上细胞的平台期要晚1天。细胞在培养6天以后,A-KGM-1225上的细胞具有更高的糖耗,表现了更强的增殖能力。所有研究结果证实,经优化设计得到的A-KGM-1225,比商品化以葡聚糖为基质的Cytodex-1更有利于细胞的贴附和增殖。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制备微球粒径分布较宽、产品收率低且重复性差等不足,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了粒径小于10μm的且粒径均一的KGM微球。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不同的油相组成、表面活性剂用量、不同油水比例以及不同交联转速对微球粒径均一性的影响,得出了快速膜乳化法制备微球工艺的最佳方案。在优化的条件下,获得的KGM微球的span值为0.9,平均粒径小于10μm。
【关键词】:魔芋葡甘聚糖 凝胶层析 微载体 膜乳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36.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1 文献综述14-50
  • 1.1 魔芋葡甘聚糖14-20
  • 1.1.1 葡甘聚糖的来源14-15
  • 1.1.2 魔芋葡甘聚糖的分类15
  • 1.1.3 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15-17
  • 1.1.4 传统及现代应用17-19
  • 1.1.5 精粉的制备特性19
  • 1.1.6 高纯魔芋葡甘聚糖与普通魔芋葡甘聚糖精粉的比较19-20
  • 1.1.7 魔芋葡甘聚糖的高值化研究20
  • 1.2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20-26
  • 1.2.1 层析技术的分类21-23
  • 1.2.2 凝胶层析的应用23-25
  • 1.2.3 常见的商品化凝胶介质25-26
  • 1.3 细胞培养微载体26-40
  • 1.3.1 细胞培养发展史26-27
  • 1.3.2 动物细胞的培养方法27
  • 1.3.3 微载体的发展27-28
  • 1.3.4 微载体培养的特点28
  • 1.3.5 微载体分类28-31
  • 1.3.6 微载体特性对细胞培养的影响31-33
  • 1.3.7 微载体的表面修饰33-35
  • 1.3.8 细胞与材料的相互作用35-40
  • 1.4 微孔膜乳化技术40-47
  • 1.4.1 传统乳液制备方法及其缺点40-41
  • 1.4.2 微孔膜乳化41-47
  • 1.5 论文的立题思路47-50
  • 2 魔芋葡甘聚糖的纯化及降解50-64
  • 2.1 引言50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50-51
  • 2.2.1 实验材料及药品50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50-51
  • 2.3 实验方法51-54
  • 2.3.1 魔芋葡甘聚糖的精纯51
  • 2.3.2 DNS试剂的配制51-52
  • 2.3.3 魔芋葡甘聚糖含量测定52-53
  • 2.3.4 魔芋葡甘聚糖化学基团的检测(FT-IR)53
  • 2.3.5 魔芋葡甘聚糖分子水溶液降解行为研究53
  • 2.3.6 魔芋葡甘聚糖的化学法降解53-54
  • 2.3.7 魔芋葡甘聚糖浆液的粘度测定54
  • 2.3.8 魔芋葡甘聚糖分子量测定54
  • 2.4 实验结果及讨论54-61
  • 2.4.1 魔芋精粉的精制54-56
  • 2.4.2 魔芋葡甘聚糖精粉的红外光谱分析56
  • 2.4.3 魔芋葡甘聚糖分子水溶液降解行为研究56-58
  • 2.4.4 魔芋葡甘聚糖浆液的质量控制58-59
  • 2.4.5 降解后魔芋葡甘聚糖浆液的分子量分布59-61
  • 2.5 本章小结61-64
  • 3 魔芋葡甘聚糖小分子分离介质的制备及应用64-80
  • 3.1 引言64-65
  • 3.2 材料与设备65
  • 3.2.1 实验材料65
  • 3.2.2 主要仪器设备65
  • 3.3 实验方法65-68
  • 3.3.1 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的制备66
  • 3.3.2 微球性能检测66-67
  • 3.3.3 微球脱盐试验67
  • 3.3.4 魔芋葡甘聚糖微球介质的稳定性研究67-68
  • 3.4 结果与讨论68-78
  • 3.4.1 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的含水量68
  • 3.4.2 魔芋葡甘聚糖微球外观观察68-70
  • 3.4.3 耐压和流速70-72
  • 3.4.4 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的分离范围72-74
  • 3.4.5 蛋白质脱盐试验74-77
  • 3.4.6 凝胶微球的稳定性分析77-78
  • 3.5 本章小结78-80
  • 4 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应用80-108
  • 4.1 引言80-81
  • 4.2 材料与设备81-82
  • 4.2.1 细胞株及培养基81
  • 4.2.2 主要材料与试剂81-82
  • 4.2.3 主要设备82
  • 4.3 实验方法82-85
  • 4.3.1 不同骨架密度的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的制备82
  • 4.3.2 微球的胺化82-83
  • 4.3.3 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表面形貌观察83
  • 4.3.4 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电荷密度测定83
  • 4.3.5 材料表面化学基团的检测(FT-IR)83
  • 4.3.6 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的预处理83-84
  • 4.3.7 细胞静态培养84
  • 4.3.8 Vero细胞在微载体表面的核及骨架染色84
  • 4.3.9 不同骨架密度的魔芋葡甘聚糖细胞培养微载体对血清蛋白的吸附84
  • 4.3.10 Vero细胞动态培养84-85
  • 4.3.11 五种细胞系在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上生长85
  • 4.3.12 统计分析85
  • 4.4 结果与讨论85-106
  • 4.4.1 不同配基密度的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对细胞培养的影响85-87
  • 4.4.2 不同粒径大小的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对细胞培养的影响87
  • 4.4.3 不同骨架密度的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对细胞培养的影响87-89
  • 4.4.4 响应曲面设计89-94
  • 4.4.5 微载体表面形貌94-96
  • 4.4.6 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对血清蛋白的吸附性96-97
  • 4.4.7 魔芋葡甘聚糖微载体表面的化学基团97
  • 4.4.8 Vero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观察及分析97
  • 4.4.9 Vero细胞在材料表面的核及骨架染色97-99
  • 4.4.10 Vero细胞在载体上的贴附动力学99-100
  • 4.4.11 细胞在载体表面生长过程检测100-101
  • 4.4.12 五种细胞系在载体的空球率101-102
  • 4.4.13 五种细胞在微载体上的生长及新陈代谢102-106
  • 4.5 本章小节106-108
  • 5 微孔膜乳化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微球108-128
  • 5.1 前言108
  • 5.2 材料和仪器108-110
  • 5.2.1 主要材料108-109
  • 5.2.2 主要设备109-110
  • 5.3 实验方法110-112
  • 5.3.1 微孔膜的修饰110-111
  • 5.3.2 粘度的测定111
  • 5.3.3 油水相界面张力的测定111
  • 5.3.4 快速膜乳化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微球111
  • 5.3.5 魔芋葡甘聚糖微球粒径分布的测定111
  • 5.3.6 正交实验111-112
  • 5.4 结果与讨论112-126
  • 5.4.1 常规膜乳化112-115
  • 5.4.2 快速膜乳化115-126
  • 5.5 本章小结126-128
  • 6 结论与展望128-132
  • 6.1 主要研究结论128-129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129-130
  • 6.3 展望130-132
  • 参考文献132-142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142-144
  • 致谢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海燕,罗学刚;魔芋葡甘聚糖溶胶流变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年04期

2 刘楠;杨芳;;魔芋葡甘聚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游东宏;江雪秀;;不同因素对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稳定性的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符艳;吴绍艳;黎钱;吴俊;赵静;高婷;王钊;;魔芋葡甘聚糖在食品、生物、医学及化工领域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年19期

5 钟燕;索化夷;;魔芋葡甘聚糖的功能及在食品领域的应用[J];中国酿造;2014年08期

6 张东华,汪庆平,杨学义;天然高分子魔芋葡甘聚糖的复配产物成膜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年01期

7 陈彦,林晓艳,罗学刚;以数字处理对魔芋葡甘聚糖膜面特征的初步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年05期

8 陈彦,林晓艳,罗学刚;添加剂对去乙酰基魔芋葡甘聚糖膜力学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3期

9 陈彦,林晓艳,罗学刚;影响魔芋葡甘聚糖膜面微观形貌的因素[J];膜科学与技术;2003年05期

10 李斌,汪超;国外魔芋葡甘聚糖结构及其溶液行为研究进展[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佳琪;周芳军;;魔芋葡甘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温成荣;陈清萍;黄丹;何鑫磊;庄昱;;魔芋胶磷酸酯化的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潘志东;孟俊杰;王燕民;;魔芋葡甘聚糖的振动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和酯化改性[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苏荣欣;齐崴;何志敏;;魔芋葡甘聚糖的触发酶解[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罗立新;王庆蓉;;交联魔芋葡甘聚糖接枝共聚微球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耿胜荣;林若泰;邓霄;潘思轶;;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辐照接枝共聚反应方法研究[A];第五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锋;罗学刚;林晓艳;陈彦;;定量研究魔芋葡甘聚糖乙酰基对其吸水性及流变特性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8 张兴国;李贞霞;邓小燕;苏成刚;刘佩瑛;;魔芋葡甘聚糖生物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Katsuyoshi Nishinari;;魔芋葡甘聚糖-硼砂热可逆凝胶的流变学[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殷万春;张洪斌;;魔芋葡甘聚糖凝胶机理的顺磁共振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通彪;魔芋葡甘聚糖的功能与应用[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2 记者 沈祥辉 伍功勋 通讯员 郭沈玖;魔芋葡甘聚糖湿法加工工艺通过验收[N];恩施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志冬;微球型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及调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2 姚闽娜;魔芋葡甘聚糖结构与其稳定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龙晓燕;天然大分子魔芋葡甘聚糖的凝聚态基础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4 简文杰;魔芋葡甘聚糖螺旋微观构象及性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范江洋;魔芋葡甘聚糖—黄原胶共混多糖作为释药载体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娜;魔芋葡甘聚糖和脂肪影响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刘莉;魔芋葡甘聚糖交联羧甲基改性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孟俊杰;魔芋葡甘聚糖的机械力化学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绍艳;魔芋葡甘聚糖纯化及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叶炳鸿;魔芋葡甘聚糖相互作用位点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过程[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6 侯占伟;魔芋葡甘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性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恒洲;魔芋葡甘聚糖薄膜和海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8 王永红;硫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赵勤;氧化魔芋葡甘聚糖的免疫功能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苏荣欣;魔芋葡甘聚糖可控酶解过程表征及动力学建模与膜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微球型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材料的结构设计及调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9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