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6 11:18
本文选题:利益相关者理论 + 公司治理 ; 参考:《湘潭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20世纪90代一系列银行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随之不断深入,但理论出发点的不同将带来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有利于提升经营绩效”,文章对该观点进行了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在理论层面上,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界定为:股东、债权人、独立董事、高管和员工以及政府。接着分析了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将银行“股东至上”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股东至上”治理模式的不足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商业银行治理的理论契合,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提升银行绩效的参与路径和作用机理。在对此路径进行阐述时,考虑到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新趋势,在以下方面做了新的探索:一是将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治理单独进行研究。之前的研究大都将机构投资者默认为股东治理的一部分,并没有将其区分出来。但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引导银行业进行“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公开上市”的全新改革模式,这种发展策略的推行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业,已逐渐成为我国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关键措施。针对上述新趋势,将机构投资者从股东治理中分离出来,重视机构投资者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结合当下治理形势进行的第一项改进。二是突出独立董事在银行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分析认为在银行中最有可能代表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就是独立董事,独立董事通过参与银行决策,对董事会进行监督来发挥这种作用。在研究独立董事参与治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时,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时,仅仅考虑独立董事规模占比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文加入独立董事在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职业背景、任期以及兼职数等方面的异质性探讨,试图更全面分析独立董事参与银行治理并提升绩效的机制。同时,将独立董事作为债权人的代理人有效解决了债权人治理在实证研究中难以量化的问题。三是探索构建了有助于银行经营绩效提升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契合性分析;(2)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及界定;(3)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4)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合作博弈分析。得出了“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治理有利于经营绩效提升”结论。在实证层面上,本文循序渐进地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能够提升银行绩效”的观点作实证检验。首先通过回归分析提取出对银行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的指标本文将其定义为有效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可以揭示有效治理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和内部结构的两个利益相关者综合治理指标,分别是不考虑银行监管的综合治理指标G和考虑银行监管的综合治理指标G*。将二者分别对绩效进行回归后结果显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有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考虑银行监管的综合治理指标对银行绩效的系数值增大,说明银行监管的加入有利于银行绩效的进一步提升,这与文章合作博弈分析结论相契合。进一步将有效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标的回归系数值与综合治理指标的系数值进行对比后发现后者高于前者。该结果更有利地证明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效果好于每项利益相关者单独治理产生的效果。说明我们在考虑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时,应该从全局出发,激励有效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银行。最后,本文提出如何提高银行绩效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框架及对内优化治理结构,对外完善监管机制的双重对策建议。
[Abstract]:In the 1990s , a series of banking crises and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ve made commercial banks more important .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theor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 In the end , this paper proposes how to improve the common governance framework of the stakeholders of bank performa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l optimization governance , and to improve the dual -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of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德勇;曹永霞;;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5期
2 杜兴强;王丽华;;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01期
3 张翼;刘巍;龚六堂;;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4 朱建武;基于EVA的中小银行绩效与治理结构关系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5 魏华,刘金岩;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J];南开学报;2005年01期
6 魏立群,王智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1758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75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