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资源价值核算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1:26
  保护、恢复和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一直是各个国家不断坚持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目标。从国内外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可以得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区域性质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仍保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面对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以精准量化、全面系统的形式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类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了解不同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性继而制定相对应的治理政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论文在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梳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发展趋势,对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进行阐述;其次,在土地三大类的分类基础上重新确定研究区域用地分类,结合武汉市的用地情况,详细分析各类用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核算内容与计算方法;借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BOSSEL基本类定向指标进行计算,参考国内外社会经济标准以及武汉市近几年内各生态指标数值制定等级划分标准,结合综合评价法获得土地经济、...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土地资源价值研究进展
        1.3.2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1.3.3 研究进展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5.1 研究区域概况
        1.5.2 数据来源
    1.6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研究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系统性理论
        2.2.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2.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第三章 基于资源价值核算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分析框架构建
    3.1 土地资源价值核算分析
        3.1.1 用地类型确定
        3.1.2 资源价值核算内容
    3.2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态势分析
        3.2.1 评价方法确定
        3.2.2 指标因子择取
        3.2.3 评价标准制定
    3.3 系统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3.3.1 系统协调度模型
        3.3.2 系统公平性评价模型
        3.3.3 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第四章 武汉市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分析
    4.1 农用地价值核算
        4.1.1 耕地价值核算
        4.1.2 林地价值核算
        4.1.3 园地价值核算
        4.1.4 草地价值核算
    4.2 建设用地价值核算
        4.2.1 住宅用地与工矿仓储用地价值核算
        4.2.2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与特殊用地价值核算
        4.2.3 交通运输用地价值核算
    4.3 未利用地价值核算
        4.3.1 水域用地价值核算
        4.3.2 其他土地
    4.4 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结果综合分析
第五章 武汉市土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5.1 土地经济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5.1.1 经济指标因子选取
        5.1.2 经济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5.2 土地社会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5.2.1 社会指标因子选取
        5.2.2 社会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5.3 土地生态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5.3.1 生态指标因子选取
        5.3.2 生态可持续利用态势分析
第六章 基于资源价值核算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分析
    6.1 权重与发展指数值计算
        6.1.1 基本类定向指标权重计算
        6.1.2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系统发展指数计算
    6.2 系统协调度与公平性分析
        6.2.1 综合系统协调度结果
        6.2.2 综合系统公平性评价
    6.3 评价结果分析
        6.3.1 系统协调度结论分析
        6.3.2 系统公平性评价结论分析
        6.3.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核算问题[J]. 马晓妍,洪军.  中国土地. 2019(12)
[2]基于Bossel指标体系对敦煌盆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 凌新颖,马金珠,于海超,杨欢,齐识,李宗杰.  节水灌溉. 2018(10)
[3]国内近20年土地生态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Ucinet的知识图谱分析[J]. 谢贤鑫,陈美球,田云,王成量,袁东波,廖小斌,姚冬莲.  中国土地科学. 2018(08)
[4]中国生态一经济协同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J]. 黄德春,胡浩东,田鸣.  环境保护. 2018(14)
[5]南京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评价[J]. 赵英杰,张莉,马爱峦.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8(01)
[6]2017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8年展望[J]. 冯广京,朱道林,林坚,胡振琪,丰雷,张清勇,郎海鸥,陈美景,王庆日,张立新,杜挺,宋洋.  中国土地科学. 2018(01)
[7]1980—2017年中国土地资源学发展研究[J]. 尤南山,蒙吉军,李枫,郭力仁.  中国土地科学. 2017(11)
[8]关中城市群生态足迹演变趋势及公平性评价[J]. 杨屹,梁砺波,张景乾.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8)
[9]武汉市环境污染损失核算研究[J]. 郭高丽,王可健,杨光,金攀,韩朝中,龚康.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4)
[10]长沙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 王桂芹,郑伯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D]. 江孝君.东北师范大学 2019
[2]山地城市复杂系统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D]. 袁艳华.南京大学 2015
[3]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赵宏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
[4]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党晶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D]. 王力年.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创新与评价研究[D]. 郝文升.天津大学 2012
[7]草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其动态模拟[D]. 于遵波.中国农业大学 2005
[8]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D]. 安晓明.吉林大学 2004
[9]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 宋松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D]. 唐保国.山东财经大学 2013
[2]基于Bossel框架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 孙圣军.南京农业大学 2007
[3]西安市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与环境保护投资分析[D]. 王丽.长安大学 2004
[4]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江安县为例[D]. 罗光莲.西南农业大学 2003
[5]农用地价格构成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 燕新程.河北农业大学 2003
[6]区域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D]. 阮俊华.浙江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05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205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