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4 22:09
本文关键词:日本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国债政策运用实践表明,科学并合理地运用国债政策,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滥用甚至是无节制地使用,不仅导致国债政策难以继续,还可能陷入债务危机。日本是国债政策运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自1965年恢复国债发行后,其国债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国债政策过度的频繁使用,也使日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在理论上,学界对日本的高国债政策一直持否定态度;在数据上,日本长期高国债并未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和信任危机;在未来发展上,短期内日本仍将维持高国债政策,大幅度降低国债发行规模的可能性较低。那么,日本国债发行为何没有引发债务危机,其高国债政策能否持续,值得进行深层次探讨。 本文首先由可持续性思想溯源入手,对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进行剖析。之后,对国债政策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理论上各学派对国债政策存有较大争议,大体上包括国债有益论、国债有害论和国债中性论。而从国债可持续性角度应当包括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风险和适度规模三个层面。 从国债政策的历史演进看,,日本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恢复国债发行后,历次的经济景气波动中都运用了国债政策。国债发行从种类较少的小规模,到种类繁多的大规模,实施目的也从短期弥补财政赤字到长期刺激经济发展,并最终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主要和最频繁运用的手段之一。从国债管理机制的历史演进看,日本从国债政策运用之初便重视对国债的管理,形成了包括发行机制、偿还机制和流通机制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国债管理机制。 在对日本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的分析上,本文重点从必要性、长期性和可能性三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在必要性上,本文从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出发,对日本1965—2013年间国债发行净额对民间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2004—2013年国债发行净额与货币供给量M1、M2、M3进行相关性分析;对1965—2013年国债发行总额与央行贴现率利率的相关性,以及1998—2013年国债发行总额与隔日拆借利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实证分析显示,日本国债政策对民间支出具有正效应,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有限,对利率无影响。 在长期性上,本文根据日本实际情况审慎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多层次风险分析体系。对1984—2013年日本国债负担类、偿还类、结构类指标进行单个分析、单层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日本国债总体风险极高,但已经度过快速增长期,增速趋于平缓。 从可能性看,本文通过财政赤字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债率4个指标、以及国债规模增长率、国债利率与GDP增长率的对比关系,对日本国债适度规模进行判断。其一般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现有国债规模已经超过适度水平。但一般判定标准本身存在很大缺陷,重新审视后发现,只有国债负债率及其变动与理论标准偏离度较大,不能说明日本国债已经超过适度规模。 最后,本文从经济因素、市场因素和国债管理本身总结影响日本国债可持续的正反两方面因素认为,日本经济基础相对较扎实,国债融资成本较低、管理机制符合日本国债政策实施的客观要求、金融市场条件相对较好。并且,日本国债政策对经济具有正效应;短期内爆发严重债务危机的概率较低;而国债规模也不能简单认定已超过适度水平。因此,综合来看日本国债政策目前可持续。但是由于财政收支具有刚性,大幅度降低国债发行规模的可能性较低,如果日本经济无明显好转,则长期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
【关键词】:日本 国债政策 可持续性 经济效应 国债风险 适度规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3.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6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12-15
-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思路15-19
- 1.2.1 研究对象的基本限定15-16
- 1.2.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6-1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9-25
- 1.3.1 关于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研究19-23
- 1.3.2 关于日本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相关研究23-25
- 1.4 文章创新与不足25-26
- 第2章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及相关理论26-60
- 2.1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26-31
- 2.1.1 可持续性思想的溯源及内涵26-28
- 2.1.2 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28-31
- 2.2 国债政策及其可持续性的相关理论31-58
- 2.2.1 国债政策的理论演进31-44
- 2.2.2 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相关理论44-58
- 小结58-60
- 第3章 战后日本国债政策及国债管理机制的演进60-98
- 3.1 日本国债政策的历史演进60-81
- 3.1.1 1945-1964 年的均衡财政与国债政策61-62
- 3.1.2 1965-1974 年的赤字财政与国债政策62-64
- 3.1.3 1975-1979 年的财政主导经济与国债政策64-66
- 3.1.4 1980-1991 年的财政重建与国债政策66-70
- 3.1.5 1992-1996 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国债政策70-73
- 3.1.6 1997-今波动中的财政政策与国债政策73-81
- 3.2 日本国债管理机制的演进及评述81-97
- 3.2.1 日本国债发行机制演进及评述82-90
- 3.2.2 日本国债偿还机制演进及评述90-93
- 3.2.3 日本国债流通机制演进及评述93-97
- 小结97-98
- 第4章 日本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民间支出与金融效应98-132
- 4.1 日本国债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分析98-111
- 4.1.1 日本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98-107
- 4.1.2 日本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初步分析107-111
- 4.2 日本国债政策的民间支出效应分析111-119
- 4.2.1 日本国债政策对民间消费效应的实证分析112-116
- 4.2.2 日本国债政策对民间投资效应的实证分析116-119
- 4.3 日本国债政策的金融效应分析119-130
- 4.3.1 日本国债政策对货币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120-125
- 4.3.2 日本国债政策对利率效应的实证分析125-130
- 小结130-132
- 第5章 日本国债的风险——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132-156
- 5.1 日本国债风险的综合分析体系132-135
- 5.1.1 日本国债风险相关指标体系的构建132-134
- 5.1.2 日本国债风险相关数据的选取134
- 5.1.3 日本国债风险各指标警戒水平的判定134-135
- 5.2 日本国债风险的综合评价135-155
- 5.2.1 日本国债风险的单个指标评价135-150
- 5.2.2 日本国债风险指标的综合评价150-155
- 小结155-156
- 第6章 日本国债规模的适度性——一般判定与再探讨156-166
- 6.1 日本国债规模适度性的一般判定156-160
- 6.1.1 国债适度规模的一般判定标准156-157
- 6.1.2 日本国债规模适度性的一般判定157-160
- 6.2 日本国债规模适度性的再探讨160-164
- 6.2.1 关于国债适度规模一般标准的评析161-163
- 6.2.2 日本国债规模适度性的再探讨163-164
- 小结164-166
- 第7章 日本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及综合评价166-180
- 7.1 日本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166-175
- 7.1.1 日本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有利因素167-173
- 7.1.2 日本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不利条件173-175
- 7.2 日本国债政策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175-178
- 小结178-180
- 参考文献180-196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196-198
- 后记198
本文关键词:日本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2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