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联结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4 15:39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内涵,科技型新创企业成为创造新供给、释放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组成。但受到国际贸易争端升级、全球金融环境收紧等国际环境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重新配置等国内环境因素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所处的环境愈发多元、异质和高度不确定,对资源的依赖与渴求亦愈发敏感与强烈,如何获取与积累必要资源以促进企业成长,成为具备极高资源依赖性与敏感性的科技型新创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而长期的课题。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企业所嵌入网络的整体特征,或聚焦外部关系对企业成长的直接致因链,缺乏对于创业联结内在微观结构与特征对企业成长诱因的理论注解,以致忽视了创业联结向企业成长转化的内在关键过程与关键作用。为此,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为贯穿理论视角,援引效果推理理论、制度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资源编排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探索性多案例研究、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展开对创业联结影响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对于丰富创业与企业成长相关研究,优化科技型新创企业管理实践以促进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联结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


图2.1效果逻辑视角下的联结构建综合框架??Fig.2.1?The?framework?of?tie?formation?from?the?effectual?perspective??

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联结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


一研究框架Fig.2.2Researchframework

科技型新创企业的创业联结对企业成长影响研究


图3.1本章研究框架??Fig.3.1?Research?roadmap?of?Chapter?II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基于增材制造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 黄昊,王国红,邢蕊,李娜.  中国软科学. 2019(05)
[2]产业网络双重嵌入与新创企业创新追赶[J]. 芮正云,罗瑾琏.  科学学研究. 2019(02)
[3]中小企业、科技管理与创新经济发展——基于中国国家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经验分析[J]. 周国林,李耀尧,周建波.  管理世界. 2018(11)
[4]联盟组合的研究述评与展望:联盟组合的交互、动态与影响效应[J]. 韩炜,邓渝.  管理评论. 2018(10)
[5]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J]. 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余贤文.  中国软科学. 2018(10)
[6]新企业创业能力的跨层面转化机制研究——基于高科技行业的案例分析[J]. 尹苗苗,孙鹤,马艳丽.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10)
[7]创始人的人格特质对科技型新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J]. 单标安,鲁喜凤,郭海,杨亚倩.  管理学报. 2018(05)
[8]专业服务业创新独占性机制及其作用机理[J]. 魏江,李拓宇,胡胜蓉,赵雨菡,张莉.  科学学研究. 2018(02)
[9]集群内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创业的影响: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J]. 郑健壮,靳雨涵,段匡哲.  科研管理. 2018(01)
[10]资源整合能力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绩效研究[J]. 易朝辉,周思思,任胜钢.  科学学研究. 2018(01)

博士论文
[1]创业团队认知能力与创业决策关系研究[D]. 周建林.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网络镶嵌、关系资本、价值共创与企业合作绩效之关联性研究[D]. 赖珍珠.苏州大学 2016
[3]关系投入、知识整合能力与供应链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 吴维军.辽宁大学 2015
[4]基于演化博弈论的企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形成机制研究[D]. 郑月龙.重庆大学 2015
[5]企业关系资本、网络能力对知识转移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包凤耐.天津财经大学 2014
[6]创业网络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D]. 云乐鑫.南开大学 2014
[7]跨组织联结、资源管理与企业创新绩效[D]. 党建兵.南京大学 2013
[8]联盟组合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 詹也.浙江大学 2013
[9]创业者社会网络的演化过程研究[D]. 李文金.吉林大学 2012
[10]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 秦玮.上海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65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265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