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利益驱动视角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7 08: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利益驱动视角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的增长,我国也面临着专利质量问题与授权时滞延长的危机,如果得不到妥善地解决,将严重影响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目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多为通过增加对专利审查单位人力资源以及硬件设备的投入来提高专利审查程序的效率,却忽略了事前的专利申请与事后的专利无效程序能发挥的作用,以及各程序中参与主体的经济理性,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从利益驱动视角,分析专利申请程序中的申请人、专利审查程序中的审查员以及专利无效程序中的无效请求人行为背后的经济动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专利质量控制的政策体系。 首先,本文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了各国专利政策演化的一般规律,并借助热力学中系统熵的理论对其本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已实施的专利政策从现实的视角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并对未来专利政策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内部正熵的控制而解决无序问题”的政策机理做出了阐释,此部分为“利益驱动”这一本文核心思想的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从专利投机与专利扩张两个方面研究了专利申请人的经济动因。援引信息经济学中的“柠檬市场理论”,分析了在现有政策体系下,投机性专利申请是如何将技术创新专利申请逐出市场的,并得出申请费用以及法定创造性标准这两个政策工具的局限性;通过案例,分析了禁止反悔原则以及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在抑制申请人专利扩张行为中所能起的作用。 再次,本文从专利审查单位内部的视角出发,研究如何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设置,以根据需要调节审查员在提高审查速度与保证审查质量两大任务上所投入的努力。从目标异质性与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在专利审查单位内部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发生的土壤。通过构建审查员理性工作规划模型,分析了欧洲以及美国专利审查单位薪酬考核体制对审查员行为的影响,以及引入质量绩效奖金所能带来的积极效果。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有的专利审查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最后,本文基于在现实中专利无效程序的请求人基本都是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被诉侵权人这一事实,研究了被诉侵权人在与专利权人博弈中的经济动因。具体分析了现有技术抗辩、和解、资金投入差别这些直接因素,以及正外部性、专利权人的威胁策略、专利质量信息不对称以及专利审查质量这些间接因素对专利无效程序事后质量控制作用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专利无效程序在专利质量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利质量 专利政策 利益驱动 专利审查 专利无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9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24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24-26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26-29
  • 2 专利政策的演化——基于熵的视角29-40
  • 2.1 熵的理论基础29-31
  • 2.2 专利政策演化路径分析31-39
  • 2.3 本章小结39-40
  • 3 申请人利益驱动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研究40-59
  • 3.1 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投机行为引导40-49
  • 3.2 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扩张行为引导49-57
  • 3.3 本章小结57-59
  • 4 审查员利益驱动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研究59-80
  • 4.1 委托—代理理论基础59-61
  • 4.2 专利审查单位与专利审查员的目标异质性分析61-66
  • 4.3 专利审查单位与专利审查员的信息不对称分析66-69
  • 4.4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研究69-76
  • 4.5 我国现有的专利审查管理体制分析76-77
  • 4.6 本章小结77-80
  • 5 无效请求人利益驱动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研究80-108
  • 5.1 影响我国专利无效程序质量控制作用的直接因素81-85
  • 5.2 影响我国专利无效程序质量控制作用的间接因素85-91
  • 5.3 专利审查质量对专利无效博弈的影响机制91-105
  • 5.4 本章小结105-108
  • 6 结论与展望108-111
  • 6.1 结论108-110
  • 6.2 展望110-111
  • 致谢111-112
  • 参考文献112-122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122-123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雪忠;万小丽;;竞争力视角下的专利质量界定[J];知识产权;2009年04期

2 马天旗;刘欢;;利用专利引证信息评价专利质量的改进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年01期

3 程良友;汤珊芬;;我国专利质量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6年06期

4 万小丽;朱雪忠;;国际视野下专利质量指标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情报杂志;2009年07期

5 刘驰;靖继鹏;于洁;;知识产权中的专利质量界定及组成要素分析[J];情报科学;2009年11期

6 刘洋;郭剑;;我国专利质量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知识产权;2012年09期

7 张晓京;于渤;;中国专利质量研究:开放经济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8 张广安;;基于文献计量的专利质量研究评述[J];生产力研究;2013年03期

9 牛俊萍;;我国专利质量状况及其影响要素探析[J];价值工程;2013年29期

10 曾彩霞;尤建新;;企业专利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丁磊;袁红梅;孙维傲;;专利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进展[A];2013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医药安全与科学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刘晓玉;;全球专利质量危机以及一些提高专利质量的举措[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郭风顺;;提高检索能力保障专利质量——从中外同族申请的不同审查结果看检索[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4 张占江;张建升;刘化然;闫蕾;杨柯;;提升检索能力,促进专利质量提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5 钱立亚;辛文;江亚平;;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多远[A];专利法研究(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徐小军;浙江上半年提升专利质量显成效[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操秀英;“世界第一”仅是开始 创新能力得看专利质量[N];科技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张东营;昆山 “四举措”提升专利质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4 赛迪智库工业科技与知识产权研究所 副所长 张义忠;提升我国企业专利质量迫在眉睫[N];中国电子报;2013年

5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 郑红蕾;专利数量、专利质量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辨证思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6 晏燕;未雨绸缪: 应高度关注专利质量[N];科技日报;2004年

7 记者 蒋建科;中国进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三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本报特派记者 王康;提高申请门槛 保障专利质量[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4年

9 记者 蒋建科;我国进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三强[N];人民日报;2011年

10 张雅欣 本报记者 彭溢;抓准产业脉搏 专利质量攀升[N];黑龙江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璐;基于利益驱动视角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万小丽;专利质量指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金志;创新型省份建设背景下江苏省专利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盛晨;专利质量对其可产业化影响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3 唐卫国;中国专利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赵晋;关于中国专利质量的法律思考[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5 陶华;课题制下专利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

6 徐敏;基于证券化的专利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任畅翔;我国985高校产学研专利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何甜田;我国专利质量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王磊;面向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的高校专利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广安;专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构建及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利益驱动视角的专利质量控制政策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49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